大梁民间关于《希声谱》的传说层出不穷,直到现在,文笙也搞不清楚它是如何诞生,又为什么会真真假假,残谱残篇散落得到处都是。
若是天下间无人参得破也到罢了,现在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人士都听说了,《希声谱》中果然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而且能不能掌握它,好像并不取决于本人实力如何,更看重于机缘。
君不见有一个名叫顾文笙的女子,年纪轻轻,学琴不过几年,在玄音阁只能算个新生,因为参透了《希声谱》,便一下子声名鹊起,成了离水方面乐师第一人,甚至隐隐有与谭老国师分庭抗礼之势。
这等撞大运的事情,最是令天下人趋之若鹜。
从各地传回来的消息看,李承运不得不感慨一句:全都疯了!
短短几天,大梁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动,往出事的地方聚集,热闹程度还要超过当年奉京因玄音阁破格招收弟子时的盛况。
这次曝出来的地方大致是关中一带,那附近虽在大梁朝廷手里,局势却十分复杂。
往小了说,关中通往江北,现在是朝廷军与南崇对峙的前线,突然去了这么多人,其中还有不少是背景深厚的乐师,两边的统帅估计都很头疼。
若是涉及的范围再大一大,说不定会影响到李承运管辖下的邺州。
正因为这个,文笙从李承运那里一听说事关《希声谱》,就打算立刻出发。
“既然谭家人已经赶去,应该是消息比较可靠。离水离关中太远了,就算星夜往那边赶也不知还来不来得及。”
纪南棠有些担心:“你小心事情有诈。”
此次《希声谱》出现的地方颇为微妙,再加上消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传开,好像生怕去的人少了。不够热闹。
可想而知,当文笙在关中被人认出来,她会立刻成为漩涡的中心。
文笙不是没想过这个可能,但《希声谱》对她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当日令首阳丧命的《希声谱》共有九篇。文笙学会了其中六首曲子,还差三首没有学到。
每多学一首曲子,便意味着她的实力有了巨大的提升。
所以哪怕关中的这本《希声谱》有一点真实存在的可能,她都得去看看。
“我会格外小心,到了先看看情况,不急着出头。”
李承运问道:“你准备走水路还是走陆路?”
“水路吧。”
“我给你多安排几个帮手。”李承运说这话也颇有底气,他现在家底虽然薄,但还真是招揽到了不少能人。
“那到不用。国公爷和纪将军身边也需有人保护,我和十三去就行了。”
李承运乍听这话神情有些古怪,随即失笑:“也好,你们两个到关中既可以掩人耳目,做什么也方便。你急着走,我就不叫他来叮嘱了,南棠去安排一下。帮我给他捎句话,叫他保护好顾姑娘,出了事我唯他是问。”
纪南棠笑笑应了。
李承运想想,又笑骂了一声:“这小子,这等好事都能落在他头上,真是有运道。”
纪南棠没有接话,起身冲李承运施了一礼,准备告退。
他也听出来了,李承运这话对王十三非但没有瞧不起的意思,还隐隐透着亲近。李承运是个重情意的人。王十三甘冒奇险跑到于泉把他救出来,他可是牢牢记着呢。
当然更多的还是对文笙的看重。
文笙也跟着站起身,笑着回了一句:“不及国公爷气运冲天。”
果然李承运哈哈大笑,拿手点了点她:“你呀!”然后蜷曲的四根手指向外挥了挥。“快去快回。”
其实纪南棠这里真没什么好安排调度的,本来叫亲兵去和李曹说一声。叫他准备船只和水手就可以了,但李承运既然说了,加上他也确实很重视文笙此行,竟真的亲自走了一趟。
还按照李承运的吩咐,向王十三传了话。
王十三喜从天降,乐得嘴都闭不拢了,连声道:“哎呀能有什么事,有事也不怕,放心吧,我肯定保护好她。”
文笙收拾好出行的包裹,与众人告别上了船。
王十三亦步亦趋跟在一旁,美得几乎哼起小调来。
一直到船只出了离水港,离开了众人视线,王十三才反应过来,问文笙道:“咱们这是做什么去?为什么走得这么急?”
文笙便将《希声谱》的事说了说,她选择走海上,既是因为海路顺畅,刚打完仗,由此一路向南都在自己人的控制之下,再者,也有养精蓄锐之意。
两批水手轮换着掌舵划船,这船昼夜不停,不到两日就到了于泉港。
停泊之后驻扎在于泉的纪家军帮着准备了马匹,文笙和王十三乘快马抄近路直插邺州。
这时候就显露出之前坐船的好处了,两个人也不打尖住店,足足飞驰两天两夜,一味换乘马匹赶路,文笙竟然坚持下来了。
到最后文笙几乎在马上睡着,王十三怕她掉下来,自后面抱住她,两人共乘一匹马,只将马儿累得口吐白沫,才赶在天明时分进到了关中。
到达目的地了。
关中地势总体而言十分平坦,仅有的几处山岭都临近江北,有一座湖,文笙和王十三都曾去过,是当年他们一起截杀凤嵩川的天女湖。
文笙对关中大平原的印象,也多来自那一次的见闻。
单凭那点儿了解,要应对此次的事情显然不够,两人短暂休息之后,文笙便把大权交给了王十三。
王十三先弄来了一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