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南唐天下>第九章 兵发福州

第九章兵发福州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废唐自立,王审知得到消息后,立刻遣使去汴梁拜贺。朱温对王审知都是诚实守信的生意人,在商场上混,就要讲一个信字。王审知给他朱温多少,朱温就得还给王审知多少。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朱温下诏,正式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大王。

相对于杨行密百战取淮南,王审知取得福建的统治权略容易一些,但这并不能说明王审知能力差,毕竟福建较为僻远,不似淮南事关南北要害,牛人太多,仅孙儒就差点噎死杨行密。福建虽然也受到唐末战乱的波及,但受波及程度不大,王审知利用相对平静的外部环境,开始着重内政建设,发展经济,招揽人才。

王审知知道江山来的不易,不敢放松懈怠,王审知在生活上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只是够家人吃喝就可以了,纵欲声色不是王审知该做的事情。王审知是福建出了名的“铁公鸡”,别说其他人想从他身上拔毛难于上青天,就是别人劝王审知给自己提高点待遇都很难做到。

王审知穿衣服知道爱惜,有次裤子破了个大洞,换成中户人家也会想到再做条新的。王审知却毫无惭色的用酒库麻布撕下一块补上,别人觉得太寒碜,堂堂闽王岂能穿不起新裤子?王审知却自以为乐。有人送给王审知一个玻璃瓶子,在唐宋时玻璃是绝对的稀罕物,价值不菲。王审知当场就把瓶子摔到地上:“治国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败坏勤俭之风。”

我们不能说王审知故做清廉,多做两条好裤子,玩玩玻璃瓶子,只要百姓能吃上饭,也不会骂他。王审知这么做主要是想给下属做一个勤俭的榜样,“上行于奢,下必从之”的道理王审知是知道的,如果身边人都讲奢侈,那么这些人只会把手伸向老百姓。好处他们捞着,骂名却让王审知背着,这样的买卖一般人不会做。

在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底,王审知又下令造铁钱和铅钱,和铜钱并行境内。王审知造铅铁钱的动机和湖南的马殷差不多,都是为了保护境内的经济发展,减少铜钱外流,同时也能带动福建经济的发展。福建和吴越岭南一样,都不遗余力的发展海外贸易,“洋人”的钱不赚白不赚,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于福建沿海。

福建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泉州,现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广州还是泉州有争议,但泉州的海外贸易在五代十国时期非常发达,是和广州齐名的南国两大贸易口岸。王审知看到大把的钱落入自己的口袋,当然非常高兴。人富裕了,就要学点文化,暴发户心态不足取。

历代成大事的人,身边没有几个智囊是绝对不行的,不能学项羽,放着范增、陈平而不用,最终惨死亡国。王审知周边几个邻居都有一个强大的智力集团,给统治者提供决策服务。王审知也不能落后,中原崩乱,那些世家子弟纷纷南逃,几个南方政权都收留不少这样的人才,甚至江陵的高季昌还得到一个进士梁震。

王审知收留的大牌也不少,唐昭宗时宰相王溥的儿子王惔、杨沂、徐寅、韩偓、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人。其中以韩偓名头最响,韩偓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人,“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就是韩偓的名句。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王审知用之不疑。人才的浪费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治政治军治天下,说白了就是一个治人,会用人者得天下。

刘岩刚从马殷那弄到了个老婆,这下王审知又要弄走他一个女儿(非马氏生),刘岩在想:“这老王,算盘打的挺精明,嘿嘿。”不过闽汉盟亲,大家各得其利。便在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底,把女儿嫁到福州。王审知和刘岩成了亲家翁,但王审知的年龄却足足大了刘岩二十六岁。

在福建的三个邻居中,要数吴国实力最强,对东边的吴越和福建手脚不太干净。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七月,吴国大举发兵,消灭盘踞在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谭全播,企图霸占整个江西。谭全播知道善者不来,连向吴越钱鏐、湖南马殷、岭南刘岩和王审知求救,这四家都知道吴国强大就是他们的灾难,都出兵来救谭全播。

王审知也派兵至雩都(今江西于都),准备俟机救虔州。但此时吴军实力强劲,在古亭(今江西崇义境内)大败楚军张可求部,借着大胜,吴军再来攻吴越军与闽军。王审知看形势知道谭全播是守不住了,觉得福建实力尚不足和吴国决战,不如退兵自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审知下令撤军。

不久,吴军攻下虔州,谭全播想逃奔王审知,半路被吴军请到扬州做客去了,江西南部尽入吴国。王审知受威胁最大,下令严防死守。好在福建和吴国的边境横着一条险峻的武夷山脉,徐温拿下虔州也需要一个消化的时候,也不方便对南方诸国动手,所以南方形势还算平静。

外头的事弄完了,王审知开始处理家事,王审知的嫡长子是王延翰,自然成了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但王审知的侄子(王审邽子)、泉州刺史王延彬对此不能不有点想法。王延彬有本事不假,坐镇泉州十七年,把泉州治理的不错。

但王延彬总觉得自己名头不响,想弄个节度使当当,加上“神僧”浩源说什么泉州有王气,王延彬更加自负,派人走海路去汴梁,求封为泉州节度使


状态提示:第九章 兵发福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