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叔,你说今年还会有赶荒的人来我们这里吗?”
“今年应该不会有。然儿没听说前阵子为了防止瘟疫传播过来,附近的几十个村子都组织起来,每个村子出三十名劳力,在周边巡视,不许任何外地人近来?”
“没有,不是没发生瘟疫吗?”
“发生了,只是范围很小,又控制的好,才没有大规模传播。估计十几个村子还会组织人员巡视,不会轻易解散的。毕竟我们这一带还算是好的。勉强能度过冬天,赶上夏粮的收成。要是任外乡人来祸害,就乱了。”
“谢天谢地,莲儿和姐姐再不用提心吊胆了。”
青莲如同一个小大人一般,高声说道。周掌柜听了哈哈一笑,说道:
“你们姐妹俩倒是有主见的,提前买下那么多稻谷,现在的稻谷可是贵多了。”
“周大叔,现在的稻谷多少钱了?”
“两吊钱一石都没人卖了。到这个时候,都分得清是钱重要还是粮食重要了。”
“竟然涨到两吊钱一石了?”
然儿吃惊地问道。
“恐怕还会涨,现在是有价无市。估计春节前后,会有许多人家断粮,那时候三吊钱、四吊钱一石都不稀奇。你们小没有遇到过,我小时候遇到一次贱年,稻谷卖到十五吊钱一石,饿死了多少人啊。”
姐妹俩听了更是吃惊不已,最后又问道:
“周大叔的生意还好吧?”
“饭店的买卖,无非是多赚点,少赚点,现在是比以前清淡了些。”
“那酸笋还好卖吗?”
“你别说,别的菜不好卖,你们的酸笋却是都喜欢吃,又便宜,差不多到春节前就能卖完。”
“那就好,就怕给周大叔增加负担。周大叔还收鸡蛋吗?”
“春天的小鸡仔是不是开始下蛋了?收,我只是定了你们一家,开饭店总不能缺了鸡蛋不是。”
“那样的话,就按三文钱两个给周大叔吧。”
“呵呵,然儿还挺有心。放心吧,大叔不差那一文钱,以前多少钱,现在还是多少钱,你们总共也没有几只鸡。”
连续两季稻米欠收,物价飞涨,鸡蛋早已涨到两文钱一个了。周掌柜不想赚然儿的便宜,就没同意然儿降价。
然儿和青莲也是担心物价再涨,今天来杨庄赶集就是为了早点把年货置办好,免得到跟前再贵了。猪肉是不能早买下,会坏的。然儿和青莲买了二十多斤猪膘肉,回家熬油。咸盐,菜籽油等都买了些。因为心里不知明年是什么情况,今年姐妹俩卖完酸笋后,已经各自做了一件新衣服,过年就不打算再添了。然儿又买了点棉花,好回家拆洗两人的棉衣。
买好东西,两人就回去了。路上见人家都在准备种冬小麦,然儿也有些心动。今年的地里湿润,就是一冬不下雨,估计冬小麦也能有个好收成。分两次买来的十石稻米,也只够姐俩吃到明年夏天。
吃过午饭后,然儿领着青莲来到夏村李爷爷家,想让李爷爷帮着拿个注意,到底种不种冬小麦。李爷爷听了然儿姐俩的来意,直接对然儿说:
“要种,凭经验,我觉得今年能收。”
“那还要麻烦爷爷帮我们买麦种,耕地也要麻烦爷爷。”
“这个都不是问题,麦种和耕地的事情都交给爷爷好了。最近我才听说小然儿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有心计,是不是提前买了很多稻谷?”
“是啊,爷爷。不是然儿有心计。是娘生前对然儿讲过,说不可能总是好年景,已经连续七八年都风调雨顺的,难免会碰到旱涝不匀的年份,然儿记得娘的话,担心和青莲挨饿,才把卖酸笋的钱换成粮食,没想到歪打正着。”
“哪有那么多歪打正着啊?你们姐俩回去等着吧,过几天我抽空去把那二亩水田的麦子种上。”
回到家里,青莲对然儿说:
“姐姐,要是李爷爷再不收我们的工钱怎么办?”
“放心吧,这次李爷爷准收。”
“为什么?”
“李爷爷家并不宽裕,知道我们现在不缺粮食吃,自然会收工钱的。”
晚饭前,姐俩先开始熬油,二十多斤猪膘肉熬了十七八斤猪油。再加上从杨庄买了的十来斤菜籽油,然儿估计应该能吃到开春了。开春一卖酸笋,就又有钱买了。
从李成叔叔那里抱来的一只小黑狗,如今已经长成半大小狗,然儿和青莲给小狗取名叫“小黑”。小黑可没有大黄懂事,然儿熬油的时候,总是在身边转来转去,不住地汪汪叫,让青莲拿烧火棍给打了出去。
春天买来的八只小母鸡,进了八月就开始下蛋,隔天一个,一个月能下一百二十个蛋,还有那三只老母鸡,一个月下来,也能下三四十个。然儿考虑到姐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便和青莲商量,每天早晨煮两个鸡蛋,每人一个。
麦子在北方是秋分前后种,江南要晚十来天。八月底,李爷爷和李顺叔叔爷俩一起来帮然儿把那二亩的麦子种好。果然如然儿所猜的一样,只是略让了让,李爷爷就收了然儿五十文的工钱,以及六十文的麦种钱。肥料也是李爷爷拉来的,总共收了然儿一百五十文钱。
期间听李爷爷说,夏天组织起来防止瘟疫传播过来的人,果然没有散,继续在周边巡逻,不再让赶荒者进来。然儿和青莲真正放下心来。自从种上冬小麦后,然儿和青莲每四十天去杨庄送一趟鸡蛋,其余时间足不出户地待在家里。
青莲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