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第三帝国之鹰>411.第411章 莫洛迪兹诺的陷落

苏军的阵地被自家的反坦克军犬搞得鸡飞狗跳,为了对付那些追寻着各种“条件刺激”四处乱窜的反坦克狗,巴甫洛夫和他的部下很是忙乱了一阵,等他们手忙脚乱地干掉自己的老部下,另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跟着爆发。

第七装甲师七十八自行炮兵团的炮兵再次将炮口转向郊区,无数的炮弹落到城郊苏军的阵地上到处都是爆炸的硝烟。

苏军十七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团也不甘示弱,将炮弹砸到冲锋中的德军坦克集群中,阻挡德军坦克的进攻。

巴甫洛夫上尉身旁的45毫米反坦克炮阵地上也是炮声大作,将穿甲弹一轮接着一轮射向对面的德军坦克。

四号坦克群走走停停,坚固的装甲弹开飞来的炮弹和弹片,炮塔转动,炮口射出高爆弹,一一点杀暴露目标的苏军炮手。

真正对四号坦克产生威胁的是kv-1型坦克,六辆kv-1型坦克蹲守苏军散兵坑后面,凭借厚实的装甲和四号坦克对射。

除了kv-1型坦克,四门85毫米反坦克炮也放平炮口,加入和四号坦克的对射,战斗双方各种型号的炮弹飞过战场,落到对面敌人的身上。

四号坦克和kv-1型坦克一辆接着一辆被击毁,炮口下垂,瘫痪在战场上,85毫米防空炮也因为暴露目标,先后被高爆弹摧毁,炮手死伤遍地。

凭借出色的无线电通讯网和熟练的配合,付出十三辆坦克被击毁击伤的代价后,二十五装甲团摧毁苏军的反坦克炮阵地,幸存的苏军步兵见势不妙,掉头逃回莫洛迪兹诺城。

追击到城市郊区,二十五装甲团停下脚步,第七摩托化步兵团的步兵们越过坦克队列,冲进市区展开巷战,灰熊突击炮也跟随着步兵开进城内,进行暴力强拆工作。

听到罗森堡上校的命令,二十五装甲团的坦克集群调转车头开向城市的南方,与第七摩托化步兵营会合。

步坦集群取道城市南方的田地,碾过无数的庄稼,留下数不清的履带印痕,浩浩荡荡地杀向通往南方的56号公路。

公路两旁,五个村落坐落在一望无际的田地中。

fi-282直升机跟在步坦集群上空,好像为大军压阵的统帅,炮兵观察员的望远镜中,村落内苏军的一举一动都暴露无遗。

接到炮兵观察员的召唤,后方的炮兵再次调转炮口,轰炸村落中的苏军。

炮弹飞过步坦集群的头顶,一轮接着一轮,发出刺耳的呼啸声。

步坦集群赶到村落外围时,村内的苏军早已被猛烈的炮击轰掉抵抗的勇气。他们匆忙布置的阵地也被大大小小的弹坑取代,尸体和枪炮零件散落在弹坑周围。

步坦集群碾过一座座被放弃的村庄,追踪着苏军逃兵的背影,冲上56号公路,截断莫洛迪兹诺城与南方的联系。

十五分钟后,第六摩托化步兵团一营赶到,并沿着公路自南向北对城区发动进攻。

二十五装甲团引导着第七摩托化营再次踏上征程,向莫洛迪兹诺城东面冲去。

察觉到城南二十五装甲团的动向后,城内的苏军顿时失去抵抗的勇气。

很明显,城外的德军部队是想绕过城市,截断莫洛迪兹诺城城内守军和后方的公路联系。

苏军十七步兵师隶属于二十一步兵军,并接受反击德国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奇葩任务,用步兵师去主动攻击德军的装甲师。

他们自明斯克出发,先是被德国空军的战机发现,遭受一轮又一轮空袭,损失大批重型装备,随后又冒冒失失的主动向第七装甲师发动进攻,被第七装甲师打的头破血流,损失了为数不多的t-26型坦克。

虽然察觉德军部队的动向,但是十七步兵师却只剩下一堆步兵可以用来阻挡德军的进攻,面对汹涌而来的德军坦克集群,匆忙赶到战场、还没来得及构筑防御工事的苏军步兵群一触即溃,二十五装甲团顺利地控制城东的公路。

城市外的战斗呈现摧枯拉朽的架势,城内的战斗无可避免的受到波及。

两个连的四号坦克,支援第七摩托化步兵营自城东冲进城市,和城内的守军展开巷战。

灰熊突击炮所过之处,150毫米榴弹一枚接着一枚砸向苏军躲藏的楼房,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楼房和里面的苏军轰个粉碎。

灰熊突击炮离去时,身后只留下一栋栋楼房的残垣断壁,和隐现的瓦砾堆中的死尸。

相对灰熊突击炮,四号坦克的行为要文明的多,他们只是利用kwk40型坦克炮精准的火力,将一枚枚高爆弹砸进苏军隐藏的窗口,将他们连同武器一同轰成零件。

遭到德军在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夹击,城内的守军再也坚持不住,纷纷放弃驻守的建筑和街道,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跑,却多数撞入三面包围上来的德军枪口上,举起双手当起俘虏。

只有少数苏军士兵发现德军包围圈上的漏洞,逃向城市的北方,穿过一片草地后逃入城外的森林。

下午三点多,城市内的枪炮声渐渐平息,罗森堡上校的指挥坦克率领团部开进城市。

路过城市郊区的时候,罗森堡上校的坦克停在一门45毫米反坦克炮旁,他跳下车,走到两个工兵身边。

那两个工兵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帆布制的军犬马甲,正小心翼翼地研究马甲上炸药和触发装置的构造。

看到工兵已经拆除上面的****和木质扳手,罗森堡问道:“俄国人的新式武器怎么样?你们有什么评论要送给我们的俄


状态提示:411.第411章 莫洛迪兹诺的陷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