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4-30
(求收藏)
正如李煜所料,赵匡胤得到唐军进犯蜀地的消息,立即向朝堂请求出兵蜀地抵抗唐国大军,朝中多数大臣早已经被他收买,柴宗训年幼,符彦卿病逝之后,原本支持符氏的一些臣子也给赵匡胤拉走,如今只有少数人支持,母子两人没有任何决策权,赵匡胤只是走个过场,便将原李重进和白重赞的军队调集到京中,准备出兵蜀地,抵抗唐国大军。
符静云在父亲符彦卿去世之前就听他说过,不论是赵匡胤还是白重赞和李重进,一旦一方将其他两人的兵力集结在一起,就离他篡权的日子不远了。因此在柴宗训被逼着下令之后,她整夜南安,深怕会有人进宫来害他们母子两人。
不过一连几日过去都不见任何动静,直到赵匡胤调集的大军在城外集结的第十日之后,符静云才听说赵匡胤即将起拨,率领大军往蜀地而去。
符静云也微微将心安下来,可是心才刚刚放下又悬了起来,只过了两天她便听到赵匡胤部下诸将在郑州拥立他为帝,赵匡胤几次拒绝之后终于穿上了黄袍,也在部下的请求之下回京登基,赵匡胤又是几次拒绝之后最后同意,于是出兵抵抗唐国大军之事,便由此搁置下来。
符静云听到这消息便慌了,拉着儿子一直躲在殿内不敢出来,等着赵匡胤回京处理两人。
赵匡胤带兵进城之后由赵普等人拥立为帝,取代周朝,建立宋朝。
赵匡胤被柴荣一路提拔起来,当然这也跟他的能力有关,他对柴荣的遗孤也算是有些良心,虽然三地赵匡义要求他将两人处死以除后患,但也被他拒绝,赵匡胤没有杀掉符静云和柴宗训的想法,而是封柴宗训为郑王,先将母子二人羁押在寺庙之中,最后又在众臣子的建议下将母子二人送去房州。
说是送其实是押,符静云母子二人带着贴身婢女,被赵匡胤的百人禁军卫兵押往房州。
李煜对赵匡胤对待符静云母子两人的动作都了如指掌,不过他也不能确定赵匡胤是否有害人之心,后人都评价说赵匡胤仁慈,但是史书是为胜利者唱赞歌的。那一世他看过的演义浒传》中虚构出柴进这么一个人物,说他是柴荣的嫡系后代,手中拿着赵匡胤御赐的免死丹书铁劵,但是丹书铁劵这个东西没人见过实物,或许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东西,历史上是否有柴进这么个人无法考证,但就算是有也不绝对不会是柴荣的嫡系后代,顶多算个同宗。
虽然赵匡胤被后人评价是宽厚仁慈的,但皇权斗争的残酷自古就令人不寒而栗,失败者下场早已注定。自刘裕诛灭晋室,禅让投降的末帝后主们就没人能寿终正寝,当然陈叔宝是特例。事实上柴宗训也不得善终,年纪二十岁就“病逝”,而他的几个兄弟史书所载也是不知所终。
李煜所知的仁慈也是限度的,在皇家仁慈的限度就是不威胁到自己以及后代子孙的皇位。
因此押送的队伍刚刚出了大梁城,李煜派出去的人便已经化装成商队跟了上去,为了符静娴和符静姝,李从嘉也要将符静云两母子抢回来,唐国与周朝已经开战,也没什么不好撕破脸皮的。
柴宗训禅让,赵匡胤登基,唐国八万银枪都大军计划从夔州下船四万,由崔福带领一路往南先下施州,再克黔州,然后又北上一路往兴元府,打下兴元府,再下兴州、凤州、秦州、成州、阶州、利州,一路往南本下成都府。
另一路则是由林仁肇直接率领从渝州下船,先下渝州、再攻泸州和戎州,最后在沿江北上嘉州,直抵成都府,最终两军在成都府汇合。
如今崔福已经在夔州下船,林仁肇还在路上,唐国来势汹汹,周朝国内赵匡胤新帝登基,诸多事情要亲自处理,取得所有臣子的支持是他此时最急于要做的,他为了稳固地位也无暇顾及战事,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唐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
大梁往房州去的官道上,走着两支不同的队伍,一支是周朝朝廷禁军,另一只是贩酒的商队,四月的天气还算舒爽,符静云以及儿子都坐在马车内。
柴宗训才七岁,他只是知道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每日起早上朝,再也不每天面对那些烦人的老家伙,不过他并不知为什么要走这么远的路,更不知要去哪里。
七岁的柴宗训还是新奇的,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一路上不停的趴在车窗上,拉开帘布看着过往的风景,天真的问着母后,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
符静云在出宫之后还担心过一阵,她明白禅让的皇帝都没什么好下场,也怕两人在路上给人杀害,担忧了半路,路程过半她也算想开了,人固有一死,为什么在活着的时候不让自己痛快一些呢。
这日辰时之后大队已经过了邓州,天气一直阴沉沉闷热闷热的,没有一丝风吹来,就连马车内的符静云都觉得气闷,柴宗训忍不住困倦已经在马车内睡下。这一队人身后的商队一直就在跟着,符静云并不在意,只是认为他们是怕路上有劫匪,给了这些禁军好处,要求他们保护。
符静云如此想,禁军头领自然也这么想,新帝登基天下大赦,看似太平,但占山为王的土匪还是遍地都是。从大梁府出来时他还担心这群人意图不轨,可是已经过了邓州,下一站就是目的地,一直没有任何动作,他因此也放松了警惕。
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