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大科学家>第四十五章 超空间传讯技术

(这几天更新少但是技术含量很高,萧子显搞军火的大高潮就要来临了,所以需要很多的技术资料作支撑,光是查资料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尤其是节已经堪比写硬科幻了。所以这几天棋子写的很慢的情况,希望兄弟们可以理解。还有棋子科学知识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请不要和现实中的科学对号入座!)

萧子显昨天晚上意外的闯进了凯斯宾博士的记忆中,知道了凯斯宾博士所居住的那个星球叫做三叶草行星,在梦中的时候萧子显已经彻底的背三叶草星球的美丽和神奇所迷住了。以前萧子显根本就不知道在宇宙中居然还有其它的可以住人的星球,现在突然知道了萧子显的好奇心被激发了,所以萧子显千方百计的想要在凯斯宾博士的记忆中,知道更多有关三叶草行星的资料。

尤其是知道了凯斯宾博士的记忆其实对他的大脑是无害的之后,萧子显就尝试着在清醒状态下进入凯斯宾博士的记忆中,但是萧子显很快发现这根本就是徒劳的。因为人的脑子很奇怪,有时候不想事的时候,它突然就会冒出很多想法来,但是当你特地想要回忆起某件事情的时候,脑子却又死活想不起来这件事来。

而现在萧子显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无论他怎么用力去思考,脑海里总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以前凯斯宾博士的记忆都是主动从脑海中冒出来的,所以萧子显思考凯斯宾博士的记忆的时候并不觉得怎么困难。现在萧子显想主动回想凯斯宾博士的记忆,反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想起了。

三叶草行星的美丽诱惑让萧子显如同上了瘾一般,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找了很多的天文学资料,萧子显希望能够找到一点和三叶草行星有关的资料,结果可想而知萧子显连一条信息都没找到。

最后实在没办法,萧子显只能让x使者黑进了美国航天局,然后用x使者强大的计算能力控制哈勃太空望远镜对英仙臂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察。

但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因为哈伯望远镜已经太老了而且技术非常的过时,以哈勃望远镜的技术即使是看清火星木星的表层都非常的困难,想要找到6千光年外英仙臂数千亿颗行星中的一颗行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折腾了两个小时之后,萧子显只是拍到了一些模糊的恒星照片,不能发光的行星根本拍不到。

在萧子显思考怎么才能拍到6千光年外的行星照片时,凯斯宾博士的记忆马上给了萧子显一个超乎寻常但却又非常合理的答案,那就是利用“超空间传讯技术”制造一个小型虫洞隧道,然后通过虫洞隧道来拍照。

虫洞隧道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压缩的空间通道,效果有点类似于多叮当猫啦a梦里面的随意门,可以把两个相距很远的空间缩小到一张门内外的距离。就比如北京和纽约距离有一万五千公里,即使是坐飞机也需要20多个小时,但是如果用虫洞隧道就可以在两地之间建立一个压缩通道一步就可以跨过去了。

当然这只是形容一下虫洞隧道的迅捷而已,要知道虫洞隧道里面是有极强引力的,任何的物质进入其中都会被瞬间压成万物的本原——粒子,所以人类的飞船是不可能利用虫洞进行空间穿梭的。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无形的电磁波信号却不受此限制,无形无质的电磁波信号可以自由的穿梭其中。

人类的居住地从地球扩散到千万光年外的许多行星上之后,人类的通讯就成了很大的麻烦,就比如在地球和三叶草星球之间用无线电进行一次联系。而两者之间的相距是六千光年,所以按照电磁波的速度,必须跑六千年才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一次单向通话,六千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发出信号的人骨头都已经变成化石了。

所以为了避免不同星球的人类之间失去联系,超空间传讯技术就成了人类冲出地球之后必然的产物。

超空间传讯技术的技术原理就是在每一颗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空,建造很多可以长期维持虫洞隧道的卫星,星球上面的通讯雷达把地面信号通送给卫星之后,卫星再通过虫洞隧道把通讯信号传送到数千光年之外的另外一端的卫星上,这样就非常简单快捷的解决了星球与星球之间的通讯问题。

如果通俗点解释,超空间传讯技术就有点类似于地球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海底光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电话线、互联网都是依靠几条数万公里长的洲际海底光缆连接的。而虫洞隧道的作用和海底光缆一摸一样,都是传播信号用的一个通道。

而萧子显就是想利用超空间传讯技术,在地球和英仙臂六千光年的距离之间建立一个虫洞隧道偷窥孔,然后萧子显就可以利用这个偷窥孔,在地球上对位于英仙臂的行星进行近距离的拍照,搜寻三叶草行星的踪迹。

超空间传讯技术在凯斯宾博士所处的年代其实是一种很普及的技术,甚至在网络上都可以搜索到这种技术的制造方法,所以萧子显很容易就在凯斯宾博士的记忆中知道了超空间传讯的制造原理。但问题就在于萧子显处在21世界,想要制造可以长期维持一个虫洞隧道,对于21世纪的科学界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了,如果让那些天文学家知道了这个虫洞隧道偷窥技术,恐怕他们会疯狂的从世界各地跑过来舔萧子显的脚趾头,感谢萧子显对天文事业所做的贡献。

萧子显知道现在还不是公布超空间传讯技术的时候,如果


状态提示:第四十五章 超空间传讯技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