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变革1938>第九十一章 北进北进

各位,今天准时了,哈哈哈!不过写完没检查,先发上来,有错别字别介意,等我下班到家了再改

老规矩,,求下收藏,有啥求啥,哈哈!

-----------------------------------------------------------

“混账,东条君是要推翻天皇陛下金口确定下来的支那战略吗?”

半响后的会场突然尘嚣直上,各种辱骂,急呼,甚至是撂袖子想动武的大有所在。而作为东条英机上官的板垣征四郎更是惊讶于这个自己欣赏的同僚的大胆。这个所谓的计划就连他自己都完全不知情。抬头发现裕仁天皇正在直直的看着他,作为下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只能咳嗽了两下,随后硬着头皮开口说道。

“天皇陛下,东条君的想法正是我们陆军部针对最近在支那战略上的不足进行的调整。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想法。我们这次遇到的敌人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陆军部损失了4个师团,最后才总算摸清当面之敌的情况。

这是畑俊六在自杀前给大本营送回来的资料,里面说明的很清楚,我们的大炮,与这次的对手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我们只要一开炮立刻就会被对手发现病摧毁,在苏南战场上,我们的炮兵联队几乎没有任何的成就。

这是第6师团收集的地方炮弹的残片,以及第22师团反馈炮击效果。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对手可以在10分钟内发现我们的炮兵阵地,就算只开过一炮斗逃不掉,并且敌方的炮火相当密集,在单位面积下投she的炮火是我们的10倍以上。

而且他们具有许多先进的炮击技术,比如残片中的那些兄珠,据了解这是西方最近刚刚提出的一种专门针对步兵的技术。还没有听说有谁已经开始使用,但我们敌人已经用了。”

“是北面的苏联吗?”

“应该不全是,根据最近满洲传回的消息,北面的苏联并没有力量向满洲扩张,根据最近叛逃到满洲的李修科夫带来的资料,现在的远东苏军的实力大不如前,军队内的各级指挥干部已经被苏联人自己清洗了大部分,军队内部士气不稳。

而且,这些部队的装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起码没有出现第106师团送回来的战车的样子,不过,我们从前几天刚刚送回的满洲苏军特别行动队的情报可以看出,苏军的一部分装备的确和我们在浦海遇到的敌人有些相似,都是以大规模普及的自动步枪为主要步兵火力。因此在这里可以看出浦海的这些自称工产党的敌军应该和北面的苏联不无联系。

另外,我们还从德国得到消息,我们收集到的一些装备数据与仙子啊德国国内的一些研究有关系,因此我们怀疑这是潜伏在德国的工产国际的相关组织所为。

联系浦海方面这些工产党对外宣称的言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其实就是苏联领导下的工产国际通过从西方收集的各类先进武器以及一部分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了支那工产党的人员而组成的。

再联系今年年初工产国际曾经对现在的支那工产党的毛派表示了不满,也对我们的支那战役表示了关切,并在公开诚要支持支那人反抗我们的解放。并给予了现在的支那zfu大规模的援助。

另外就是工产国际派驻到支那工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出走并从我们的情报网中消失,我们有理由怀疑,他的出走就是去接收这支海外的武装。

而这支武装的本质应该是苏联的走狗,是苏联输出革命的典型,更有可能是苏联对从西方各国所剽窃的各类武器装备技术的一次大检阅。这一点我们已经向英法美德等国提出了抗议,并要求他们切断对支那人的支援,这一方面,德国人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他们在前几天的行动中已经在德国境内捕获了大量潜伏的工产党。”

“板垣卿,这些猜测是否得到证实?”

随着沉默中的裕仁天皇的再一次提问,板垣征四郎在回头看了一眼东条英机那扑克一般的脸后点头确认了这个说法。

“既然如此,那么我批准陆军部的请求,可以提前补充这次兵力上的损失,国内现有的预备兵员用于重建被支那人无耻的偷袭的各师团。相关的资金缺口请近卫首相配合一下。

另外,帝国海军的第三舰队的损失也需要补充,如果有困难,我可以从内库拨出一部分来,也希望大家对国民多做解释,我相信我们大i本帝国的国民是愿意为国家做出牺牲的。

前段i子内阁所提出的200亿i元的债券发行事宜我也允了。另外对朝鲜、满洲以及支那华北的资源调集也请加快速度,可能的话,请海军部各位爱卿多多配合。”

“陛下,那么现在我们帝国海军正在准备的广东战略和海南战略是否要继续进行?”

“陛下,我觉得广东战略和海南战略应该继续进行,其中海南战略是我们对浦海之敌可能存在的海外补给据点的一次打击,而广东战略可以掐断从香港进入支那内陆的补给通道。我觉得都有必要。

我们要调整的应该是现在被扩大化的华中战略,按照现有的状况,我们的兵力并不足以维持整个华中的占领,我们应该在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战略资源之后逐渐退出华中,将我们的防御线设定在山东山西一线,那样才是我们现有陆军兵力可以维持的战线能力。

而现在一直杯苏联所限制的满州及朝鲜的兵力,应该发挥其作用,乘苏联最为削弱的时候,彻底拿下远东及外蒙一线


状态提示:第九十一章 北进北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