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三十二章 燃烧的雅加达 (四)

“安拉万岁!”

海面上远远的传来爪洼水兵的狂呼声,上百艘满载烈性炸弹的小艇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朝庞大的运输舰队猛冲过来!在雷达屏幕上看到这一幕,负责指挥撤侨的一位大校面色微变。该死的猴子,他们这是要玩命了啊!港口再大面积也有限,早已被参与撤侨的船只塞得满当当,全靠着正确的指挥才保持航道畅通,如果让这些自杀式小艇冲撞过来,势必会引发一大灾难!会不会炸觉万吨级巨舰塞死航道不知道,但有一样是肯定的:一旦让他们冲过来炸觉运输船只,必然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

大校大喝:“开火击觉它们!不能让它们冲过来!”

嗵嗵嗵嗵嗵————

外围警戒的战舰火力全开,76毫米多功能舰炮在火控计算机的指挥下锁定由远而近的自杀式小艇,以堪比老式机枪的射速喷吐出团团火球,130舰炮也以每秒钟一发的速度全速射击,炮弹在远处的海面上炸起一道道黑压压的水柱,打得大海开了锅似的。海面上不时腾起一团大火球,显然有自杀式小艇被炮弹击中,引爆了船上的炸药,当即炸得粉身碎骨。各种口径舰炮炮弹密如斜雨的落下,在海面上打出一堵移动的火墙,不管这些自杀式小艇速度多快,角度多刁,撞上这堵火墙就只有粉身碎骨的份!可是自杀式小艇实在是太多了,速度又太快,舰炮拦截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它们全部挡住,还是有一些冒着带着火星漫天飞舞的船体碎片成功冲到了攻击位置,面目狰狞的按下了电钮!

啸————

啸————

啸————

令人毛骨耸然的尖啸声接连响起,如墨海面被破开一道道白痕,十几枚五十年代生产的鱼雷一路大吵大闹的朝舰队疾冲过来,与此同时,数枚捕鲸叉式反舰导弹也在夜空中拉出道道美丽的弧光,照准吨位最大的战舰和运输舰俯冲而下!爪洼狗子这一击真的拼尽了全力,将仅有的几枚捕鲸叉全部打出来了!

大校神情变得凝重,两道锐利的光芒透过眼镜镜片迸出,迅速下达命令:“虎鲨号、金枪鱼号以及石鲸号三艘护卫舰马上发射反鱼雷鱼雷,拦截所有来袭鱼雷!”

“海狮号和海豹号驱逐舰发射二十七枚海空旗,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

“海魂号巡洋舰马上开火,打掉爪洼猴子部署在岸上的反舰导弹发射阵地!”

大校的命令被迅速贯彻下去,三舰护卫舰一字排开,朝着鱼雷来袭方

向一口气发射了九枚反鱼雷鱼雷。由于来袭的鱼雷充其量也不可是比二战时期的先进一点,巨声弹什么的对这些老古董反而很难起到效果,因此这三艘护卫舰发射的都是碳纤维鱼雷。一连九枚疏而不漏的在来袭鱼雷群前方自爆开来,释放出一团乱麻似的的碳纤维,这些鱼雷一头扎入这堆乱麻中,转眼间就被缠得死死的,它们越是挣扎,桨叶缠上的碳纤维丝就越多,将它们缠得越死!这些速度可以达到五十节的鱼雷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个特大号蚕茧,使出浑身解数也挣不脱,只能带着一腔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怨愤沉入了大海。这些已经落后三十年的老式鱼雷还好对付,来袭的捕鲸叉就没有那么容易相处的了。锋利无比的捕鲸叉可是世界上极为先进的反舰导弹,速度快,机动能力强,精确度极高,想要点对点的将它们全部拦截,不现实。该死的爪洼猴子将这些导弹连同发射架偷偷藏在离港口不远的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已经被列为文化遗产的天主教教堂里,炎龙军团不好摧毁这样的建筑,如今突然发难,打了炎龙军团一个措手不及!这一点距离,捕鲸叉几乎是转瞬即至,二十七枚海红旗像放烟花一样冲天而起,以三对一的模式朝着杀气腾腾的捕鲸叉迎头撞去!

攻击者和防卫者以接近两马赫的相对速度飞快接近,最终迎头相撞,轰轰轰!港口上空迸出团团火球,火花千点万点的迸射开来,蔚为壮观,隆隆爆炸巨响震撼着这座美丽的港口,如同夏日狂雷。准备时间真的是太过仓促了,哪怕是三对一的拦截,也只能成功的拦下四枚捕鲸叉,还有五枚以蛇形机动成功的甩开了海红旗,加倍凶狠的呼啸而来!更要命的是,与此同时,又有数枚导弹以更快的速度沿着第一批捕鲸叉杀出的血路激射而来!大校的脸色开始变了,该死的爪洼猴子,他们到底有多少反舰导弹啊!据炎龙军团掌握的情氢,是九枚,还是在八三年进口的,眼看着已经全部打过来了,怎么又冒出了一批!炎龙军团海军毕竟不能跟南海舰队比,南海舰队在海红旗拦截结束后还能布撒空气燃料圈将来袭导弹摧毁,炎龙军团则没有这样的能力,只能依靠密集阵硬啃了。六座密集阵发出了联成一线的咆哮,六道肉眼可见的弹流像六道火柱一般烧灼着夜空,天空中转眼间便布满了炽热的弹丸,狂风一般朝着来袭导弹扫去!大校不用去看电脑,脑海里瞬间就计算出了结果:成功率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五之间,也就是说,运输舰队至少要挨六七枚捕鲸叉,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了。军舰还好些,那些民用货轮挨上一枚,不沉也得重伤······他苦笑,要是南海舰队

在就好了。可惜,南海舰队至今都还没有回援到位,据说正在跟马来西亚海军对峙······

大校的计算并没有错,但是,有时候一些东西是不能用数据来判断的,比如


状态提示:第三十二章 燃烧的雅加达 (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