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此人会被冷镜诛九族,大概并非因着后来的讨伐书所致,而是在之前关于无名殿的这件事上,就已经戳到了他的痛处。
不过这么想着,这些才子之所以不敢如前辈么那样锋芒毕露,在文章里直抒胸臆,冷镜当年的做为恐怕才是其中的直接原因,毕竟有个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谁还敢毫不犹豫的下笔。
只是,早听到李吉大言不惭的的说,那些试图把冷镜从皇位上拉下来的人都是乱臣贼子。难道他真就可以这么坦然的将冷镜弑父的这件事当作从未发生过么?
岂不知那些被称作是逆贼的人里面,有的是儿时亲昵称之为叔父的人,更有的还是他的血缘至亲。
他们一个个都是皇室中的一员,虽免不了其中有的人是居心叵测想要借助那次的造反之举而谋求什么客观的利益,但是更多的人则是因为冷镜的大逆不道所以才会想要代替上天除掉他,只可惜如此英勇之举,却被几个害群之马给弄的一拜涂地,最后带头起事的那几个人里没有谁获得了好下场,不是五马分尸鞭尸株连九族,连同为他们求情的人都被冷镜视为乱党。
如此替天行道的义举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而身为旁观者却于此事关系最为密切的冷寂,现在能做的也只是默默点头附会,装作自己很同意李吉说法的样子。
这不得不说,也是种莫大的悲哀。
因为有需要他保护的人,譬如他的生母余太妃……冷镜找他回来远不是为了让他一尽孝心,而是为了让这个潜在着巨大威胁的敌人明明白白的或在距离自己脚下几里地的京城中,这样,即便是冷寂准备图谋不轨,冷镜也可以很快察觉到,并名正言顺的将他除掉。
重新投入到文卷的翻阅中去时,冷寂忽然看到了一篇名为《叹雪赋》的文章,因这一次的题目就是简单一个观雪景,并没有什么好让他们额外发挥才华的地方。
只在看到这偏赋的题目时,冷寂就已经隐约感觉到有些不妙。
紧跟着赋中所述往下看时,冷寂的预感就已经被证明是无比正确了的。
里面用洋洋洒洒的字迹和抨击的口吻详细的写出了冷镜这个性格不适合做天子的诸多理由。尽页圣划。
并且还不断提到在处理陆七夕这件事上,冷镜的犹豫给他的帝王形象带来多大的损害,也让朝臣和百姓都渐渐与他疏远了。
虽此文章在提到陆七夕时,用了民间女一次予以代替,但其行文中所述的诸如,以调香之术狐媚惑主等遣词,却分明就是在说陆七夕。
此事在京城街头巷尾都已是人尽皆知的地步,更何况听说起先,就是从才子们中间将此事流传出去的。所以他们中有人用这件事大作文章倒也没什么好惊讶的,只是到底是谁头一个在人群中谈及此事,却无人问津。但从哪个方面看,这件事都更像是一早就已经计划好的,而不是偶然发生。
不过让冷寂引起警惕的却不只是这些而已,随后的阐述中,竟然还提到了冷寂,更将他描述成大夏的救星,是该替代冷镜成为天子的人物。纵观文赋里,此人不断的用违背天伦之类的词,来暗示六年前的那场变故有多不道德,看来他竟是个为数不多的知道这件事的人之一。
如此一来,尽管这些文章边上的姓名在未完成批阅之前还被遮盖的严严实实,但凭着内心的猜测冷寂已有十分的把握,确认了此人便是李吉之子李崇斟!
之所以这么肯定就说是李崇斟写的文赋,其实既非是冷寂像要针对他,也不是因为其他的妄断,众人中能同时达到和冷寂有过节,又完全有渠道知道朝廷瞒了许久的讳事之人,除了李崇斟还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