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与大清的战事,英法其实早就知道了。当清军向俄军发动进攻的时候,英法两国第二波和谈代表已经快要到达马六甲海峡了。为了等到俄国与大清打出个结果来,英法两国政府立马通知了代表团先停留在新加坡,坐观俄清两国的大战。
对于大清对英法俄三国提出的和谈条件,英法两国政府与沙皇政府是一样的看法,根本无法接受。更准确的说,三国政府是对大清提出的条件,感到气愤无比。但是迫于国内的局势,与越来越渴望自己的家人回家的无数人民的游行示威,两国政府不得不向大清低头。
这两国的政局不比沙皇俄国。沙皇在俄国拥有着绝对的权威,这与德国与大清的皇权至上的制治有些相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决定了英国政府在很多的时候都必须做出与人民的意愿相符的行动。不然政府官员必将被民间的在野党与反对党推翻下台。
而法国虽然被拿破仑三世恢复了帝治,但是拿破仑三世的复辟,根本还没有得到国内的认可,皇位还不恐固。在法国战败的时候,如果皇室再不拿出平息政策,国内的反对之声将会再一次将拿破仑家族推向黑暗的深渊。
因此上,英法两国战败之后,便不再想着向大清进行报复了。至少在眼下的环境里,英法两国是绝不敢再向大清报复的。但是英法两国不报复,却不代表两国不会趁着清俄两国的战争,捡些小便宜。
在英法两国看来,俄国人与自己虽然同时败给了大清,但是毕竟俄国是个庞大而强大的欧洲国家,大家能一次打败三国,损失必定不小,这个时候,俄清两国再开战端,以俄军二十万对大清的十五万大军,胜败怎么也不是一时一半会能看出来的。
这个时候,如果俄国人突然又赢了大清,那么对英法两国来说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令政府头疼的和谈条件,马上就可以抛弃掉,不但可是不用赔偿大清赔款,还可是趁着大清败给俄国的时候,联合俄国人给大清国雪上加点霜,捞点好处。
不过要让英法在俄国败退不已的时候帮助俄国对付大清,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英法两国在东方已经没有多少的实力跟大清这个东方巨国抗衡了。一旦这次俄国人又战败了,岂不是连累得英法同样要向大清再次低头。大清携两次大战胜利的余威,试问接下来的和谈两国还怎么跟大清讲价还价?
可是英法又不能让俄国败得太惨了,俄国不管跟英国等国在欧洲有多少交集与冲突,但毕竟是一家人。哪果让大清将俄国打得抬不起头来,欧洲原本就很紧张的局势,马上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原本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平衡局面,马上就会被俄国的惨败而打破。欧洲因此就会大****,为了彼此之间的利益,欧洲多国大战将不可避免。
于是当普提雅婷带着沙皇的求援信到达英法与法国的时候,两国政府立马答应,无论如何都会站在俄国人一边。可是当普提雅婷提出当俄国无法抵抗大清的进攻的时候,让两国出兵干涉的时候,两国政府就开始跟普提雅婷扯皮条了。那意思就是要兵没有,让两国站出来,喊几句口号那是没问题的。反正不碍什么事,也不会耗掉两国我多少财力嘛。这样还可以提高两国在欧洲的地位,让其他与英法两国有着亲密关系的各国看到,英法还是很强大的,在世界上还是很有份量的。
咸丰九年五月,俄国远东军团覆灭亡消息由俄国传到了欧洲。各国振惊,沙皇被这一消息差点吓晕过去。他一面督促驰援远东军的俄军司令伊德漫诺夫斯基迅速驻扎到叶尔博加琼阻击清军的进攻,一面加紧向英法两国求救。
到这个时候,沙后也不了许多了,将西线的五十多万大军抽调了三十万开赴西伯利阻挡清军。巴尔干岛的利益再怎么诱人,也比不上整个俄国重要。而且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也终于开始向大清施加压力。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开始向欧各国发出通令,公开支持俄国政府,并承诺在俄国抽调西线兵力之后,英法两国不会向俄国做出什么进范举动。
这大的安了沙皇的心。只是令他失望的是英法两国仍然不愿意借兵给俄国,除了在国际上向大清政府发出了几条带有威协性的通告之外,英法两国便是极力督促沙皇尽快主动向大清求和。战争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俄国就真的要被打烂了。英法还需要俄国来从背后牵制渐渐强大起来的德呢。
咸丰九年六月初,英法两国政府同时向大清政府发出通告,希望清俄两国政府本着克制的原则,尽快坐下来,商谈两国之间的冲突,欧洲不愿意看到因为两国的战争,百损害到欧洲各的利益。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大清再向俄国纵深推进的话,英法就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考虑联合俄国共同出兵大清。
英法这一举动,大大令德国人感到不满。当俄国一败再败的消息传到欧洲的时候,威廉一世大帝几乎都快乐疯了。他心里痛快啊,俄国人一再不将德国看在眼里,屡次让德国在欧洲没有面子。这次被自己的好伙伴大清打得找不着北了,连整个西伯利亚那片巨大的土地都快丢了。威廉一世大帝开心得每天在皇宫里举行宴会,庆祝好伙伴大清的胜利。
当英法两国跳出来,公开支持俄国的时候,威廉一世大帝也不甘示弱。他在同一天发出通告,表示清俄两国的战争,是两国自己的边境纠纷问题,是双方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