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本来是不准备在发布会上谈武侠影视剧动作设计革新这个话题,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把有些东西讲透,一定会引来很大的争议。
毕竟这个时代所流行的还是那种硬马硬桥的硬派武侠,这从李小龙电影风靡了这么多年,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名声越来越大,每年推出的新片都还能够牢牢占据香港年度票房前十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而且这还是李小龙近两年目光不再只局限于香港和东南亚,逐渐将事业重心转向好莱坞发展的结果。
以一己之力去挑战整个时代固有的观念,林夕总觉得这有些不大现实,他更希望能一点点的改变,用水磨工夫让大家慢慢的来接受这种新的动作设计风格。
这种做法胜在稳妥,但弊端是无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后面要是有人拍出了比林夕风格更突出的影视作品,大家就会以为这种设计是由那个人所开创的。
这种谬误往往会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成为大家习惯成自然的认识,直到某一天突然被某个考究的历史党纠正,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哦,原来是这样!
然后一切照旧,大家仍旧只记住那个风格最突出的,至于首创者,谁还管他是谁?
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电灯的发明者,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瑟夫-斯旺比爱迪生早20年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但是普通人只以为爱迪生才是灯泡的发明者,因为爱迪生发明了高功率的发电机,绝缘电线,分流电路等,对电灯的推广和应用作了巨大贡献,使电灯走进普通家庭,因此人们才普遍把爱迪生认作是电灯的发明人。
至于约瑟夫-斯旺,只不过是个悲剧的陪衬者而已。
林夕很清楚,由李小龙掀起的这阵硬派武侠的风潮迟早会退去,新派武侠无论是在拍摄制作还是效果呈现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与其让后来人捡了便宜,不如就把这个新武侠的标签直接贴在自己头上。
这样做一开始肯定会承受一些争议,但这半年多来香港社会围绕林夕身上产生出的争议已经够多了,从一开始的代笔风波,到后来的两部广告片震撼登场……所谓债多了不愁,谁还管他这些?
想通了这一点,林夕便决定借着这个机会好好露一次脸,争取让所有人都对他“过目难忘”!
“程指导是谦虚了,实际上就是我不提出这些要求,他也慢慢能摸索出相关的一些技巧,比如说为了表现轻功,拍摄的时候我们就利用威亚将演员直接吊在空中,后期再通过技术处理,让画面看起来就像是真的在用轻功在天上飞一样,为了拍出这样的效果,演员吃一些苦自然是难免的。”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一个记者站了起来。
“林导演,你们这样来做,感觉有欺骗观众的嫌疑!”
林夕听完这个问题足足愣了有三秒多种,然后才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确定自己真的是记者,而不是故意混进来捣乱的人?”
此言一出,台下台上都笑作一堆。
不是林夕这话有多么幽默,而是刚刚那个记者的问题实在是太傻了,傻到连同坐在台下的记者们都忍不住要和他划清界限的地步。
“我觉得这位记者先生的担心真的有些多余了,因为观众又不是傻子,要是你拍出来的东西破绽太多,大家肯定不会买账,换一个角度来说,我相信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武侠小说里提到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但是大家还是愿意看,因为这样的故事可以丰富大家的想象,娱乐大众的生活,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我觉得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此。”
见台下无人反对,林夕这才从这话题开始延伸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当然大家也可以发现,功夫片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我并不是说以前那种硬马硬桥的动作打斗就不好,只是说这种动作设计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大家的想象,打个简单的比方,银幕上的李小龙再厉害,他可以打十个二十个,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人,拳头再快也比不过子弹,功夫再高也不可能和枪炮去对抗,这就是现实的制约,你要遵循这种风格就必须要受到这样的制约。”
“但是刚才大家为什么发笑,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演戏和现实是不能等同而论的,我相信李小龙先生是有真功夫的,但在现实里他未必就能够像他电影里那么厉害,这是一种艺术性的夸张,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只不过是把这种夸张进一步的放大,做了一个些之前动作片没有做到的事情,比如演员在天上飞,比如运用内力飞花摘叶即伤人,而且我相信现在我们所做的都还只是一些初级的革新,以后随着技术的成熟进步,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匪夷所思的效果出来,进一步的满足观众的想象力。”
台下只听得到记者们刷刷运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的声音,林夕说完过了一会儿,才有人把手举了起来,示意主持人想要提问。
主持人在征询了林夕这边的意见后,这才抬手请那位记者发言。
“林导演,你对功夫片动作设计革新的想法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但刚才你几次用到李小龙来举例,是否是暗示大家,总有一天你会超越李小龙,将功夫电影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听到这话,站在林夕身旁的赵雅之和程晓东几人都忍不住朝他投来了担心的目光,这个记者的话分明就是不怀好意,想要挑起林夕跟李小龙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