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村姑奋斗纪>七十名字

赵希这小家伙今年才九岁,却比许多成年人都机灵得多,更不似那养尊处优,只知风花雪月装腔作势的大少爷赵暄,赵希把自己身边几个可靠的人的卖身契都拿在手中,像大丫头立红前年外嫁出府,寻的人家是个附近村里的小地主,赵希自然是也让她脱了奴籍,还送了添妆银子。如今据说立红在那家也是有下人伺候的少奶奶了,小日子过得十分不错。

又比如高嬷嬷,虽然赵希要给她脱籍,但她自觉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出了府也是无处可去,倒不如留在小少爷身边伺候,下半辈子还能养老。

姜缨在赵府五年,几乎是陪着赵希长大,情份日深,虽已有良民身份,仍跟在赵希身边,教教武功,陪着念书什么的。

赵希也是日渐倚重姜缨,一日不见她,就要三番四次地命人去寻,有回姜缨去了卫府,因天气不好,大风大雨的,就在那儿住了一夜,却没想第二天回来,见赵希哭得两眼都肿了,原来不见姜缨回来,这小家伙只当姜缨要离了自己,在卧房里默默饮泣了一夜。

姜缨好气又好笑,又心疼不已,从此若要外出,就是再有天大事,也都要回到赵府来,陪着小家伙说几句话,写几个字或练几下拳脚。

姜缨进了赵希小院的时候,高嬷嬷瞧见了姜缨,微笑道,“回来啦?刚刚小少爷还念叨着看你回来没呢,还特特地给你留了碗杏仁茶和点心,都放在茶水房呢。”

姜缨笑嘻嘻谢过,问道,“少爷呢?”

听说赵希在书房里用功,姜缨便去茶水房里端了留给自己的茶点,到书房去瞧赵希。

赵希这数月来格外用功,小家伙一直盘算着,今年夏天就要到省城定原城里的清凤书院去,虽然有陆先生写给书院山长的推荐信,但据说那书院收人的条件颇为苛刻,学生若是不能通过考试,就是出身再好,来头再大也没有用。

清凤书院在大昭朝是三大书院之一,历史悠久,建院的年头比大昭朝还长,出过的名人才子不计其数,且正因其院规严格,庸才难混入其中,大昭朝北部的学子们都以能进清凤书院为莫大荣誉,哪家有个在清凤书院进学的儿子,甚至比中了举人还要有面子。

当然了,能进清凤书院的学子,也几乎没有中不了举的。在清凤书院就读过,将来出仕,也会有同一书院出来的师兄师弟们相互照应,天然地在官场上就有张牢靠的关系大网,比那些孤身单人奋斗出来的要强得不知多少。

九岁的赵希,正是书院收学子的最低年纪。

姜缨有时候也纳罕,赵希小小年纪,哪里来的这拼命的劲头,非要进清凤书院不可?

不过见小家伙这般上进,半师半姐的她也只能各种支持了,有时也托卫浩歌的商队,给赵希弄些不常见到的书籍回来。

看小希希这般用功,说不定还真能考进清凤书院呢,不过那样的话,自己肯定要跟着去,卫浩歌的生意那边,…嗯,不如让卫浩歌他们一伙人也到定原城去吧,省城毕竟繁华些,到时赚得银子更多,自己手下也能多挖些人才。

唯一不能跟着去的,怕就是姜大姐了。自己若是离了阳平城,万一那老男人又欺负大姐可怎么办?

姜缨心里胡思乱想着,进了书房,如今赵希的书房倒是比从前强了不少,多摆放了不少器玩,大多都是姜缨在外头街上淘换来的,靠窗的博古架上摆着各色物件,彩瓷的小人偶啦,竹制烧画的小笔筒,红漆的百宝盒,一套十二个的木头小和尚,无不是雅趣横生,精巧可爱,却又价值不高,摆在外头也不扎眼。其实赵希历年得的各见面礼里头,也不是没有昂贵华丽的摆件,不过高嬷嬷只怕招了人的眼,都好好的收在箱笼中。

小赵希正趴在书桌前,却是脸贴在手中的书上,睡着了。

姜缨也没出声,看了看那书的书名,果然是本艰深的经书,这种类型的书,若是让姜缨来看,只怕半页看不到就得打瞌睡,小赵希能看到半本,可真是了不起。

唉,谁让那清凤书院就专门挑这种艰深难懂的东西考哩。自从一年前赵府上京,陆先生就辞了馆回乡去了,小赵希这一年都基本靠的是自学。

地上还有好些丢掉的纸团,姜缨轻手轻脚地拾了起来,准备拿去扔到废纸筐里,一时心血来潮,打开了一只,那上头的字映入姜缨眼内,姜缨瞧见那其实是个人名,不由得就是一愣。

杜鸿二字被小希希写的力透纸背,那俊美小猴爷的名字上头还被画了大大的叉叉。

那一撇一捺,就如两把藏锋出鞘的长剑,把写在上头的人名刺了个对穿。

这,这一看就是对此人愤恨已久么。

可小希希和那位定国小侯爷貌似没有什么冤仇啊?

这杜鸿,长相与慕容凤生得一般无二,每每姜缨想起来,都有一种敬而远之,永远不想再见的感觉。

姜缨好奇地把其它的纸团也都打开,上头果然仍是小侯爷的名字。

这是有多大的恨呀!能让个小娃娃这般地惦记着?

“缨姐姐?”

赵希不知何时醒了,揉着眼睛坐起身子,见姜缨拿着自己丢掉的纸团在看,不由得略有些紧张,自椅上跳下来,从姜缨手上取了那摊开的纸团,上手就撕。

“小少爷为何要写这么多小侯爷的名字?”

赵希刚睡醒的大眼睛清亮如水,微微一转,嘴角泛起个笑花,“听说小侯爷哥哥去年得了探花,挂着


状态提示:七十名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