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晓宁小声说道:“章主任这次是真病了。昨天您的车停在野地里,章主任不太放心,一直撑着雨伞在那边守了两个小时,等修理厂的拖车过来才回家,结果就病倒了。”
春天的雨如丝、如雾,一把雨伞挡得住上半身,却挡不住下面,章国庆又长期坐办公室,体质欠佳,又累、又冷、又饿,不病倒才怪。
卢向东没有想到章国庆居然是为了帮自己看车才病倒的,顿时大感意外,不由沉吟道:“今天的会议很重要,章主任必须参加。这样吧,既然章主任病了,会议就推后一天。等下你去买点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章主任。”
平晓宁一直记着小王的托请,趁机说道:“好的,卢主任。那我让小王把车开出来。”
卢向东点了点头,没有再拒绝使用小王的车。他上班几天,也私下里找了一些职工分别谈过话,对管委会的大致情况有了些了解。小王这个人车技还不错,但为人比较势利,在他眼里只有虞文胜,连其他副主任都不买账,他的车也只有虞文胜可以调得动。这样的人,卢向东自然不会用着自己的专职驾驶员。但他现在没了代步工具,上下班可以搭乘大客车,中途外出办事也只能坐小王的车。看来,给开发区另外置办一辆小车也是当务之急。
…
正寻思间,办公室的门又一次被敲响,秦晓雁捧着一叠资料走了进来,说道:“卢主任,前段时间有一家棉纺厂想在开发区落户,这是他们提供的资料,请您看一看。如果您没有什么意见,我想上午就去和他们谈一谈。”
纺织厂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之所以愿意在开发区落户,就是看中这里有廉价的劳动力,并且离县城又不远。计划投资的这家棉纺厂年产细纱三万锭,规模不算大,但对缺少项目的开发区来说却已经很不错了。更重要的是,绵纺厂能够消化大量劳动力,这对安置那些失去土地的村民非常有利。
卢向东看完资料,不由皱眉道:“这份资料是一个半月前的,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落实?”
秦晓雁小声辩解道:“虞主任嫌这家企业规模太小,兴趣不大,就一直搁置起来没有讨论。”
当时虞文胜还没有被双规,所以秦晓雁仍然尊称他一声“虞主任”,但在心里却早不以为然。当然,这家企业迟迟未能落户,规模不大便不是主要原因。当时,计划投资棉纺厂的南方客商宗诚提出来,开发区能不能在土地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虞文胜虽然口头答应了,但却暗示对方需要意思意思。出来办企业的当然明白这些潜规则,宗诚当即给虞文胜送了些高档烟酒,却没想到离虞文胜的预期相差甚远,这件事便被他放到了一边。
涉及到前任的事,卢向东就不好做太多评判,只得说道:“年产三万锭细纱,规模也不算小了。以咱们开发区的现状,没有资格挑肥拣瘦。这样吧,你抓紧时间跟这位宗老板联系一下,邀请他们过来谈一谈。”
秦晓雁见卢向东的态度和虞文胜截然相反,不由松了口气,道:“其实宗老板也挺急的,如果我们迟迟不给答复,他就要到其他地方去了。如果您没有什么意见,我现在就去找他们。”
卢向东笑道:“既然宗老板当初看中了开发区,肯定有他的道理。做生意的人也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简单,一个成熟的商人,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投资地点,都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不可能轻易改变。当然,我们也要从商人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商人嘛,追逐的是经济利益,早一天把项目落实下来,才能早一天产生效益。所以,宗老板着急一点也在情理之中。我们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资,就要转变观念,做好服务。”
顿了顿,卢向东继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服务?那就是,企业想到的,我们要想到,企业没有想到的,我们也要帮他们想到。既然宗老板很着急,那你去找他谈也可以。但要把握好一点,我们不是求他来投资,而是在为他做好服务。话里的意思,你慢慢体会。如果要用车的话,就跟平主任说一声,让小王跑一趟。”
刚开始来到卢向东汇报的时候秦晓雁还有些担心,毕竟这个项目在她那边已经拖得太久,也不知道会不会又挨批评,却没想到卢向东这么好说话。秦晓雁顿时放松下来,信心满满地说道:“请卢主任放心,我保证说服宗老板把企业落户在开发区!”
卢向东点了点头,只是心里明白,秦晓雁并没有真的弄懂自己的意思。当然,有些观念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有时间和知识的积淀。
…
因为小王的车被派给了秦晓雁,卢向东和平晓宁只能各骑了一辆自行车去探望章国庆。对于秦晓雁用车,平晓宁其实颇有微词。在他看来,开发区唯一的小车当然应该先保证领导的使用需要。但卢向东已经发了话,他也不可能反对,只是心里多少还有些想不通。
道路两边一片绿意盎然,卢向东不紧不慢地蹬着自行车,倒有几分踏青的味道,心情也越发舒畅起来。章国庆主动帮他看车,是他想不到的。秦晓雁主动来汇报工作,也是他想不到的。总之,他在开发区的工作局面已经渐渐打开了。短短一周时间能够做到这一步,他也为自己感到自豪。至于平晓宁心里的那些想法,他却并不在意。作为单位一把手,自然有这个权力不去十分在意属下的感受,只要他自己觉得正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