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游戏的内部参观,事实上只有千叶游戏嘉年华这一个机会。当然了,如同大多数人所想。事实上,在这样的一个开放日中,并不能看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这一天的千叶游戏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是在演戏。玩家们或是抱着一种神圣的心情,或是抱着好奇的心情,参观千叶游戏内部的设施。至于,能看出什么门道,倒是看不出来。
比如说,千叶游戏就有着数个内部发行的刊物,这些刊物,涉及各个游戏类型,然后对于整个游戏类型进行一个归纳,介绍现在,以及放眼未来。
林彦对于这些内部参考刊物异常看重,这些刊物一律只能在公司内看,不能外传。
当然了,传出去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这些东西各家其实都有着自己的研究。
如今的千叶游戏,其实蛮注重网络游戏的。不过,由于家用游戏机的操作方式有着天然缺陷——打字交流不方便。所以,这些网络游戏,基本上都在个人电脑上运行。
至于,为什么不用语音作为交流方式。这一方面是技术的问题,语音交流给人带来的感觉,并不是特别好。
另外一个,就是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喜欢一个人大吼大叫。
当然了,前者可以通过技术的革新让这个功能变得好用。至于后者,改变用户的游戏习惯,一直以来都是千叶游戏喜欢做的事情。
毕竟,有许多新的游戏类型要推出,而老的操作方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游戏,自然要被改革了。
就比如说最近已经不那么火热的虚拟现实设备,之所以不火热了,就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操作方式。
头盔不是太重无法移动,就是轻了,能随着使用者的动作挪动视角了。但是。成本又不可能量产了。
毕竟,在这个年代,陀螺仪还是一个很先进的东西,因为先进。因为新,再加上这些设备上的要足够小型化,集成度要高,所以成本就高的吓死人。
但是,就算是这样能够移动视角了。但是,却还是没有一个合理的操作方式。
所谓的虚拟现实,讲究的是个啥,不就是身临其境的体验么。最好的操作方式,当然是在现实中怎么动,机器里就怎么动。
如果用手柄,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大大的减弱。既然都用了手柄,戴着虚拟现实头盔又这么热,我问什么不脱下头盔。回到大电视前,倒在沙发上舒舒服服的玩。
让人的真实动作与虚拟动作一样,其实有一个成本比较低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两个摄像头,进行动作捕捉,然后进行定位。
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在于,延迟实在是太大了。两百毫秒的延迟,足够让人觉得迟滞。
所以,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手里拿着两个棒棒,身上贴着几个感应贴片。但是,这样又有问题了,虽然延迟低了。但是太麻烦了,每次要游戏之前,要先进行半个小时的装备穿戴活动,这不是在扯淡么。
剩下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困于现实空间,这个虚拟场景不可能做大。
尽管在虚拟当中。可以做到一片大草原,无边无际,能够一直的行走。
但是,玩家眼中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实际是在自己的屋子里,他走远了是要撞墙的。
那么,有没有解决办法,当然有。
有人养过仓鼠么,有人见过仓鼠球吧。
可以制造一个类似于半圆形的跑步机内,身体用松紧带固定住。
然后,不管走多远,玩家其实都是在原地转。
林彦想到这个方案的时候,其实回想起了一种动物和一种机器。那就是驴和石磨。
驴子是不爱原地转圈拉磨的,所以聪慧的人类,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给驴子的脸上蒙上一块布,然后让它拉磨。
据说蒙上眼睛的驴子,会幻想自己走过千山万水。
这样一看,在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当中的玩家,是不是和驴子很像。
这么一说似乎玩家等于驴子了,而驴子素来的形象都不太聪明,无论是传统当中的蠢驴,还是迪斯尼的《小熊维尼》当中的齐尔,一只灰色的旧驴子。都不能和高智商挂上关系。
至于电子游戏做到了这些,有什么用的呢,事实上可以说是,什么用都没有。只是给玩家带来刺激。
如果说一个游戏,可以给玩家来带知识,但是同样的知识,可能一本书看五个小时就看完了,而游戏的流程则有五十个小时。
而剩下的四十五个小时,实际上相当于浪费掉了。当然,这段时间在游戏内有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玩家带来爽快的感觉。
所以,林彦制作的所有游戏,都没有自己标榜是教育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就像那些有趣的科幻,事实上都只是一个钥匙,打开玩家和读者兴趣之门的钥匙,如果,电子游戏的玩家和科幻者,真的想要了解更多,还是要学习那些相对枯燥乏味的知识。
这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说,那些个觉得自己玩了几个游戏,就天下无敌的人,觉得自己有了丰富学识的人,只是他们自己产生的幻觉罢了。
这就像是听了一个讲座,听得之后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他说的好对,觉得自己收获很大。
但是,真的当自己购买完讲座推销的书籍之后,回去一想,特么的什么都没记住。
这种手法一直就很有效,所谓的成功学,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