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一半生命>第七章 苏家导引术

看一看时间已经中午了,就让诸葛智操作几个机械手在旁边的小厨房中给他做一份营养餐,他自己在一边的空地上修行清静经最基础部分和导引术以作休息。说实话,这营养餐真不是人吃的,味道永远不变,断断续续吃了二年多,还能咽下去,有时苏光光自己都佩服自己。

苏光光在科学技术方面最擅长的是电子与机械,那几个非常灵巧的机械手就是他做的,在改造摩托车时就有做个机械手代替他重复劳动的想法。他认为以他在智能领域的积累,想做一个控制机械手的智能软件还是可以的,没想到事实并不是如此。那时还没有诸葛智,只是有个狗类等的智能,许多资料都要自己上网去找,然后再做实验。材料也是个问题,有些材料与仪器不是个人能搞到的,比如关节用的耐磨材料,动力部分的专用马达,专用液压推动器等等都是问题。真正去做了,才发觉智能这个对有些实验室最难的部分对他反而是最容易的,真正不好弄的反而是硬件。

失败了几次后,苏光光决定先做自己最擅长的智能软件部分,硬件能省则省,不能省的则简化。就这样,一个人用了两年多时间解决了机器人专用cpu、成像技术、语音语言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机器人必须的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许多问题,不过他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不太一样,从小就背古代经典已经使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从另外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诸葛智的产生,就是他尝试用三易中的理论解决指令预测问题时的意外成果。

当时苏光光遇到的问题是指令预判问题,也就是预测下一条甚至是后几十条指令应该是什么,判断准确了可以预先准备,从而加快处理速度。这有点像下棋,下一步算三步,只不过这里是用在cpu设计上。

他把三易中的所有可能相关的卦相全列出来,编程进行分析,尽可能多的把卦相组合起来查看组合后的结果。经过一系列他自己当时也没能搞明白的变化之后,有一个点产生了,一个非常弱的智能。如果不是苏光光用软件全程监视,他自己肯定忽略过去,也就不会有诸葛智了。因为按他事后计算结果显示,要运行百亿年才能有第二次机会产生另一个智能。这也是他对三易只懂皮毛的结果,如果他能吃透三易,按特定的卦相排列,按规特定律运行,很容易就会产生智能的。在他想明白这个道理并掌握了特定规律的时候,他已经不需要那样做了,因为那时诸葛智已经在网络中无所不能,现实中也非常强大了,不需要再从头培养一个智能了。

吃完营养餐,联系了一下老妈,如他所料,果然还在其中一个牌友家中,显摆完了她的优秀遗传成果,正在打麻将。说了几句就被老妈挂了电话,苏光光无奈的关了手机,准备研究一下昨天的那篇经文,他可不想谁来打扰他。现在需要等新订制的硬件送到才能升级诸葛智的硬件,其他实验也没钱去做,西瓜还要看它的长势才能决定下一步做什么,有空就研究一下那篇经文。

重新把那篇以“水族经典”为名存储起来的经文调出来,显示在屏幕墙上。先通读了一遍,了解一下大概的意思,然后再逐条语句的研读。

苏光光读了二遍之后,理解了三成左右,抓住了主要脉络。前五百字左右与《道德经》中《道》篇的作用差不多,是从另一个角度论述天地之理;后面部分论述的是如何达到把天地之理纳入体内,很有点像理学中一个分支,以万物之理入自心而达到万物一体,只是这篇经文更深奥。天地之理部分与《道德经》中的道篇论述的思想有很大区别,这里把天地自然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宇宙,而地就是指的是地球,“地之大,不知几万里也;似圆非圆,容天之内,乎之一体。”很明确的指出地球与宇宙的关系。这点其他的典籍之中也是有记载的,并不只是这篇经文中独有的,不过都没这么明确表达出来。

大约在公元前30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继承人托勒密一世开始建造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几代人举国之力,使得图书馆非常庞大,藏书为当时世界之最。于此同时,也云集了当时的大部分学者,使当时的研究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欧几里得、埃拉托斯特尼、赫罗菲拉斯、卡利马楚斯,这些历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都曾经在这里学习研究过。馆藏书籍绝大多数是东方文献,包括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有没有中国古文献就搞不清楚了。有一位名叫阿利斯塔克的古希腊天文学家,他曾经出任过此图书馆的馆长,在他留下的文件中记录了一个理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理论比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早了1 年,文件中还说,其实这并不是他自己发现的,而是他从图书馆中的书籍中读到的。

犹太人的经典《卡巴拉》中也提到过,大概意思是:“人类所居住的地方,像球一样旋转着。当其居民有的在下面时,其他的人就在上面。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是黑夜时,其他地区是白昼。当某一地区人在迎接黎明时,其他地区正笼罩在夜幕之下。”让学者们奇怪的是,《卡巴拉》并不是这一观点的发现者,它也是在转述更古老的文献。

类似的说法,苏光光也在其他书籍中读到过,当时非常惊讶于古人的知识,甚至有些怀疑。

<

状态提示:第七章 苏家导引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