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争霸太平洋>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英夏威夷海战(二)

这场海战来的真的是即突然又意外,战斗打到现在可以说已经接近了尾声,中华帝国方面的两艘巡洋舰还保留着完整的实力,而英国方面的四艘炮舰却是损失惨重,暂时虽然还没有一艘沉没,却也是早晚之差罢了。现存的战力已不足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战败已成定局。

英国远东舰队的士兵在经验和战斗力上比起中华帝国的海军士兵的确强了很多,可这还是无法弥补战舰本身上的性能差距。两艘四五千吨级的装甲巡洋舰,除了主炮的口径少了些外,即便比起其它国家的装甲舰也是不逞多让,更可况与之对战的只是四艘最大的也不足千吨的老式炮舰,说是老式确是明符其实。只有狄尔斯号的服役年限没有超过五年外,其余的三艘都是服役了十年左右的老舰了。战斗力相差如此大,双方的胜败其实早已注定,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其它的选择。

英国四艘战舰的战败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并不会让清楚双方实力的人感到意外,但这场海战进行到现在最让人感觉到意外的是,中华帝国的两艘战舰也好,英国的四艘战舰也罢,每艘都至少具有一具鱼雷发射管,却始终没有任何一方发射过一枚鱼雷。

英国的四艘炮舰指挥官是出于什么考虑才这样做的牛胜利并不关心,因在他看来这样是最好的结果。不然的话,结果到底会怎么样还真的不好说,因为这样近的距离里一旦被对方发射鱼雷将会很难躲避,就算是帝国的这两艘新式巡洋舰,他也不敢去偿试能承受几枚鱼雷的攻击。

而牛胜利自己和北海号舰长冯得志少校只所以也不发射鱼雷,最主要的就是怕自己发射的鱼雷即便击沉了对方的一两艘战舰,也提醒了对方的其它战舰同样使用鱼雷武器,到那时就不好收场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他们觉得自己两艘战舰的实力只依靠舰炮就完全足以对付英国的四舰。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不管双方是什么原因,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使用鱼雷攻击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只是这样的情况也就到此为止了,在牛胜利少校通过旗语要求英舰投降时被英舰指挥官给好不客气的拒绝了。

明明眼前的英国舰队已失去了大部分的战力,几乎都到了穷途没路的地步了。却还是这样的硬气,为了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荣誉。可以说是甘愿战死也不投降,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们这种誓死如归的精神。

遇到这种情况,南海号舰长牛胜利少校不得不收起心中的那份幻想,同东海号舰长冯得志少校很有默契的同时下达了用鱼雷进攻的命令,分别从两舰发射出来的四枚鱼雷飞速奔向了各自的目标,以目前的英舰状况,使用鱼雷进攻无疑是最为快捷的解决办法。

南海号和东海号巡洋舰上所使用的鱼雷比起普通舰船上的鱼雷要优秀许多,不是表现在射速和射程上,也不是表现在爆炸的威力上,而是从它的隐蔽性。一般的鱼雷发射后基本上都是贴着水面前进,而这款被帝国命名为暗箭鱼雷却是大为不同,发射时就是从水下发射,射出的路线虽然还无法做到完全的隐蔽,却也仅仅是带起一道细细的水纹罢了。

当然这种水纹依然很容易被人发现,前提是要把注意力留在周围的海面上,但用在此时却是在恰当不过了,有了雾气的掩盖就已经大大减少了被发现的几率,再加上在这么短的距离里就算发现了都没有时间躲避。

选择的目标更加不言而欲了,狄尔斯号、莉莉号已无需在浪费炮弹了,一个是成了无人的大火球,沉不沉没已经不重要了,另一艘是已经是沉没在即了。

唯有失去了动力却依然拥有相当战斗力的古奥号和重伤却还保存不少实力的米海瑞斯号两舰还算值得再送上两枚鱼雷。

冯得志把鱼雷发射的目标定在了古奥号舰上,虽然还在进行着例行式的炮击,却早已失去了刚开始的锐气,并且并不是所有幸存的士兵都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战斗上,了望手基米就是这样一个士兵,一直不停四处张望,总希望能够看到援军出现的他,转头时无意间发现了海而的古怪,有两道波纹向舰船冲了过来,立刻就惊慌失措的大声喊道:“小心,前方有两枚鱼雷向本舰而来。”

所有听到他喊叫的人都呆了呆,然后条件反射似的把头转向的舰船的前方,就连做为舰长的雅迪。阿拉希瓦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反应,惊慌失措的他却忘记了本舰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就算发现了有鱼雷进攻又能怎么样,靠唯一的那门速射炮吗?时间哪里又来的及。

“轰”“轰”“轰”。。。。。。接连着几声震天的爆炸声整个古奥号炮舰都成了一块块的碎片,无一人来的及逃生,全部阵亡。前两声是鱼雷的爆炸声,后来的是舰上的弹药、鱼雷被引爆发出的响声。

与之相比米海瑞斯号也没有好上多好,连南海号射出的两枚460毫米的鱼雷都没有发觉,就被随之而来的爆炸给送进了大海。两枚鱼雷,一枚击中舰艏,将舰艏炸的粉碎,另一枚击中侧舷,炸出了一个直径超过两米的大洞,横灌而入的海水很快就让整艘战舰向左侧倾斜近30底,并且还在快速增加。

这几声响彻云宵的爆炸声就是高岭带着四艘主力战舰的太平洋舰队本队到达战场时的最后景像。

两艘战列舰、两艘重巡洋舰呈2-2阵形的太平洋舰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中英夏威夷海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