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仿佛是见到了自己的小女儿,亲热的揽过来,搂到怀里:“好闺女,别怕!来,妈抱抱。”拉过点心盘“来,吃糖。”
坐了一会,小夫妻起身告辞,老夫人要留下他们吃饭。
小伙子说:“伯母!我知道,每到过年,你们都放下人回家团聚去了。我们哪能再给你们添麻烦。”
临走,老夫人照例是没人都给了一个一个压岁的红包。老夫妻有散财的念头,所以,每个红包都是一套很好的新衣服钱。
小姑娘得了红包,小声的和嫂子说:“我回家就分一半给小哥,好吗!”
嫂子点头:“那样当然好了!你舍得吗?”
老夫人看到姑嫂,亲昵的模样子,有点动心的问:“闺女!跟嫂子说什么悄悄话哪?”
新媳妇微微有些脸红的说:“本来,爸是要让小弟和我们一起来,代他给二老磕个头的。没想到,她偏要来。爸说:‘小女孩没用,见到人话都不敢说了,更别说替我磕头了。三儿淘,让他去,一准能替我把头给磕了,不然这心里老觉的愧得慌!”新媳妇,抚着小妹的头“她呀就是抹眼泪,厥着小嘴不吭声。
后来,还是三弟说:‘没事的爸!就让嫂子带小妹去吧。以后我见到伯伯,一定替你磕头就是了,你放心吧。’就这样,爸才答应让她来的。这不,还念着小哥哥的好哪。”
老夫人笑着问:“那,干嘛不都带来哪?”
小伙子难为情的说:“那!哪好意思?我们这说是给您拜年来了,实际上,还不是再让二老破费吗!”
老员外慈爱的说:“嗨!看你这孩子说哪里去了!回去告诉你爸,他要是再这么想,老哥哥我,可就要生他的气了。好吧!今个就算三儿来过了,这是三儿的压岁钱。来!闺女,帮哥哥带着。”
又客气了一番,这兄妹三人才告辞回去。
这一上午,始终就是川流不息的没断来拜年的人。有时竟会有三四拨人遇到一起,有兄弟结伴的,也有母亲领着女儿来的,等等。直到天快中的时候,才有了空歇。
老员外感慨的说:“我们的这些高邻,真是太自觉了。总是怕打搅我们的午饭,单单的就避开了这会功夫。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是多想有人,能和我们一起,吃一顿热闹的年饭呀!可是,我们自己又怎么好开这个口,耽误掉他们的团圆哪——”
真是好心就有好报,瞌睡就有枕头来了。老夫妻正伤感的时候,就听到了一串:‘咚,咚’的一阵孩子的脚步声。
紧跟着,就是奶声奶气的喊道:“伯伯!我来磕头了。”
老夫妻忙着迎出来,看到的正是九儿!老员外,便立刻象见到心肝宝贝一样,忙的弯腰抱了起来。
六岁的九儿在老员外的怀里还挣扎着说:“伯伯放我下啦,我头还没磕哪?
老员外笑的,两眼眯成一条缝的说:“九儿乖!头咱们不磕了。咱们给双份的红包。
后面的老大和四丫头进来了,叫了声:“大伯!大妈!我们来给您拜年了!”接着便说“九儿,别闹,听话!”
老夫人开心的说:“儿子,闺女你们来了。小孩子,你们别管他了。来,你们吃糖。”
说完后,老夫人自己都觉的奇怪:一向说不出口的话,今天怎么出口的这么顺溜。其实,本地的习俗:邻里的婶子、大娘对自己喜欢的邻家侄辈们,都是叫儿子、闺女的。就是因为自己没生过孩子,心里隐隐的就觉得自己没资格,所以,这样亲热的称呼自己就一直叫不出口。别人不知道自己心里的苦楚,也许还会以为自己是自大吧?
老夫人这么亲昵的称呼,也许来的太突然了吧,两个孩子听了也都有些不自然。就匆匆的站起来说:“大伯!大妈!我们是来看看有什么活干的。九儿,陪你们说吧,我们去了。”
老人们没拦住,老大就抄起扁担挑水去了。四丫头,便里里外外的拾掇起来。
老夫人看着四丫头,忙忙碌碌的身影,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她眼看就是大姑娘了,一身上下,还都是三丫头出嫁时退下的旧衣服。这过年了,也没能添一件新的。唉!不是父母不疼她,一家人十张嘴,就靠父子两条扁担来糊,容易吗?
可怜大儿子,都二十出头了,整日里挑着重担东奔西走的,到如今连个媳妇都还没着落。不行,今年一定要帮他把家成了。
想到这,慈母心大发,就对四儿说:“闺女!别拾掇了。来,帮着我一起做饭,今个咱们一起吃顿团圆饭好吗?”
四儿懂事的说:“大妈!今个不行,你们帮我们的够多了,我们没有什么能回报的,今天哪能再麻烦你们。我和哥能瞅到这点空子来做点事,就算是来尽心点心意了,我们自己心里,能好过一点吧!
老员外说:“好吧!你就随他们吧!你抱抱九儿。我去收拾一下。”
他找出两个大框:一筐装上米,一筐装满包子和鸡鸭鱼肉。收拾好了,等到老大告辞的时候让他挑上。
老夫人拿出十个红包,给四儿,还动情的说:“你们兄妹十个,一人一个。二姐、三姐出嫁了,你和九儿就得个双份。姑娘大了,得有两身体面一点的衣服了。”
老大听了这些话,眼里已经溢满了泪水,真诚的说:“大伯!这压岁钱我们拿着了,东西我们可不能再要了!我们欠您的也太多了。”
老员外说:“儿子!这不是给你的。你看你妈都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