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梦忆东汉>第二百零九回 初战孙坚

徐荣带领两万兵马自雒阳而出,气势汹汹,直扑阳城而去。

待大军行至地处河南尹的梁县时,却不得不停了下来,前方有一支部队挡住了徐荣军的去路。根据探马回报:这正是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坚的部队。

徐荣听了之后,神色凝重:这正是她最担心的事情,终于与这个时代真正的“强者”相遇了。而且还是此后三足鼎立吴国创建者,东吴大帝孙权的父亲!徐荣暗暗的咬紧牙关:她已经答应了董筱幽,一定要报仇雪恨,哪怕对手是孙坚,她也一定要想办法打败。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说其家族是孙武子的后人。孙坚自幼就勇猛善谋,十七岁的时候,他更是设计,单人持刀,以疑兵之计吓退了一群匪徒,同时他还亲自斩杀了一人,从此闻名。

在黄巾之乱中,孙坚为佐军司马,他招募义兵,与朱?y协同作战,勇猛无双。宛城一战中,他身先士卒,亲自登城作战,于是部下们士气大作,蚁附而上,大破贼众,也因此被朱?y拜为别部司马。

后来南方多处叛乱,孙坚力挽狂澜,长沙区星聚众万人,自号将军,攻城拔县,朝廷拜孙坚为长沙太守,所过不足旬月,便大破区星等人。周朝、郭石等人聚集徒众在桂阳、零陵等地起事作乱,孙坚越境讨伐,三郡肃然。

他曾经与董卓共事过,对董卓的野心,孙坚非常清楚。曾经在讨伐边章的时候,他就向当时的主将,车骑将军张温进言,认为董卓无礼、无功,且有异志,应该尽早除掉他。然而张温本是一介文人,又认为自幼在凉州生长的董卓对于大汉西北边防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于是没有听信孙坚的话,于是孙坚和董卓二人因此也成为了死敌。

孙坚在收到乔瑁的讨伐董卓信函以后,便立刻带领其本部义从由长沙启程,一路往北而来。

经过襄阳时,因为荆州刺史王睿曾经以孙坚是武人为缘由,轻视孙坚,于是孙坚暗地里与武陵太守曹寅相结,王睿本来也打算以讨伐董卓为由起兵,而且还计划趁此机会攻杀与自己不和的曹寅,他并不知道孙坚早于曹寅勾结串通,又因为孙坚是武人,以为他只是一个不同谋略的武夫,所以打算利用孙坚对付曹寅。

孙坚先是与王睿故作友好,让王睿放松了警惕,随即立刻便让曹寅准备了讨伐王睿的檄文,曹寅于是诈称光禄大夫温毅的笔迹,历数王睿的罪行,孙坚收到檄文以后,当夜便发兵围攻王睿所在的楼阁,王睿惊慌之下,在楼上大声喝问孙坚,孙坚只说是兵士们久战劳苦,而所得的赏赐却不足,希望王睿能拿出财帛,王睿以为孙坚只是图财,于是便让孙坚自去库藏直取,但孙坚反而攻势更猛,王睿惊慌绝望之下,连连询问孙坚何故,孙坚只说:“被使者檄诛君。”王睿质问:“我有何罪?”孙坚笑道:“你的罪过就是你什么都不知道已经被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插翅难飞,最终吞金而死,于是孙坚就此兼并了王睿直属的荆州兵众。

随后,孙坚进驻南阳,移书给南阳太守张咨,要其提供军粮,张咨询问纲纪,纲纪答道:“孙坚邻郡便有两千石,不宜调发。”

于是张咨不给军粮,孙坚便认为张咨暗地里连结董卓,为了除掉后患,他诈称自己得了重病,令军士大肆宣扬,还到处请巫医来救治,使得张咨信以为真。接着,孙坚便写信给张咨,信中有意要将自己的军马全部托付给张咨。孙坚的部队除了原本兼并王睿得到的荆州军之外,大都是他在江淮一带,以及长沙等三郡所招募的勇士,精锐善战,不输给凉州军,张咨眼馋,但又恐怕有诈,此时早于孙坚联合的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祥欺骗张咨,认为这是孙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于是张咨立马就带了五六百人到孙坚的军营里去探望他,结果孙坚趁张咨进账探视病情的时候,突然起身,一把抓住张咨,怒骂一通以后立即斩首,于是孙坚扫清了南阳的势力之后,立即进兵司隶,与豫州刺史孔?频热肆?希?锛嵊旅臀薇龋?晕?安浚?宦飞北架?舳?矗?缃癖阏?猛捅?合亍?p>  徐荣在了解到孙坚为何此时出现在梁县以后,立刻对众军下令:即刻对孙坚军发起猛攻!

高顺听了以后,连忙谏言道:

“孙坚此人勇猛善战,其部也都是百战精锐,如此匆忙的进攻,只怕对我军不利!”

徐荣冷哼一声,对高顺解释道:“孙坚一路急行,仅仅半月间,便由长沙赶至梁县,又攻杀王睿、诱杀张咨,其部队定然已经困乏难当,是为强弩之末,所以才会在梁县休整。以本将所想,他恐怕万万没有想到会有我们此时杀到梁县来。”

高顺知道劝服不了这个心高气傲的将军,于是缄口不语。

徐荣随即又对众将说道:“此番进攻,攻势务必要猛烈,但不必追杀,只要对方一撤军,我们就停住攻势。”

高顺身边的高雅忍不住问道:“不知将军此番安排,又是为何?”

徐荣回答:“孙坚的军队毕竟都是精锐,逼急了只怕会狗急跳墙,届时他们为图自保,一定会奋勇作战。所以我军大可放开一条生路,任由他们撤退,孙坚原本想以最快的速度攻入司隶,却不料一开始就在这里遭遇我军的迎头痛击,定然会撤退,与豫州刺史孔?频牟恐诨岷弦院笤偻冀??!?p>  其实徐荣还有一点私心:遭遇孙坚军其实也是她自己没有想到的,孙坚勇猛,不宜与之死磕,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九回 初战孙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