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制度的实施,要经过时间检验再按照实际情况不断修改才能逐渐完善。武令媺觉得皇帝陛下提出秘密建储和相关的制衡手段还是有些冒进了。不管是辅政大臣还是监国金龙使,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之手,这就是祸事的开端。
而且当任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坐视自己头顶压着八座大山?可以想见,从下一任朝廷开始,皇帝维护皇权、皇子们争位夺权的战争将演变成皇帝与辅臣们的拉锯战,外加暗地里的金龙使兴风作浪。
这样对大周的未来真的好吗?武令媺表示忧虑。这种辅政大臣制约皇权的制度,有点君主立宪制的雏形。可是此位面的皇帝们毕竟不是国家吉祥物,仅仅摆在那儿好看的。
金龙监国使的存在,武令媺也觉得有点多余。应该用法律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光靠个人怎么能行?如果这个监国使也不是好鸟呢?谁又能保证每一代的监国使都是大公无私、一心只为国家着想之人?可是帝制高度集权社会的法律……算了吧,只怕牵希望于金龙使是圣人还要好些。
唉!武令媺想来想去,储位之争发展到现在这种不可预知未来的状况,说起来还是她的缘故啊。算了算了,反正她顶了天也就活个一百岁,在她的有生之年为国家多尽点心力,算是弥补过错吧。
不过她转念又想,皇帝陛下此时提出的建储和辅臣之策,换了一个皇帝就有可能不会再用。人死灯灭事了,到时候谁还会在乎驾崩的皇帝陛下的意愿呢?她也是多操的心。
想到这里,武令媺轻松起来。此时皇帝与众人又议了会儿建储和辅臣制,言明会交由大臣们讨论,尽量将这项国策完善。
两件大事都解决,皇帝陛下身心俱放松,冷不丁又说:“玉松儿每天既要上朝听政,又要去书院继续学业。而且已在宫外开府,事情繁多。朕不能总拘着她在宫里。可她若是不在朕身边,朕养病时又难免寂寞。你们几兄弟和在京的公主送一个年幼些的孩子进宫,给朕念念诗词。陪朕赏赏画。朕操劳了这么多年,也应该享享子孙的福。”
这就是当初在同福店里怀睦老亲王透露出来的消息了。不过那时,老亲王和武令媺都以为皇帝陛下要立皇太孙。但是现在么,陛下召这些孩子进宫,十之八九还当真是要排解寂寞。
禄郡王当先行礼道:“儿臣不能日日尽孝于父皇膝前。是儿臣的不孝。儿臣回府即刻就打发父皇的孙儿进宫。”
泰王也说:“紫鳞在家时时牵挂父皇的身体,早就对儿臣念叨过多次想进宫侍疾。”
瑞王同样积极表态,此外又说:“父皇,再过五日,儿臣的平妃所生之子便要满月。父皇身体不适,儿臣不准备操办满月礼。只是要向父皇请旨,将此子记入玉谍之中。”
皇家添丁进口,皇帝自然高兴,当下便说:“该办的礼还是要办。难不成朕病着,你们就不过节不过年了?不必忌讳。家里有喜事。朕也能沾沾喜气嘛。朕记得你的平妻是汕侯的嫡女。外孙满月,汕侯阖府必定欢喜。如果不办满月礼,岂不叫你岳丈家失望?”
汕侯是镇东军鲨牙营主将,正是瑞王的有力支持者之一。若不是皇帝突发重病,瑞王原打算要大操大办满月礼的。听得皇帝如此说,他略一犹豫,跪倒谢恩。
平妻的儿子可与正妻之子争夺世子之位,所以说男人三妻四妾就是后院不稳的根本性原因。武令媺不由向武宗厚瞧去,由衷期望小十二能少花些心思在女人身上。少娶几个妾侍,也能保后宅平安。
“既然你们都在。老十的小子满月那天,你们就都去喝杯酒。宗厚,你在京里耽搁了不少时间,把内卫龙令和金甲军虎符交还。喝完这杯酒便去龙骧军上任吧。”皇帝陛下终于露出疲态,无力地摆摆手说,“事情就议到这里,给你们三天时间讨论,由文安殿拟奏章来看。若有不妥之处,再议。”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朝堂想必都会吵成菜市场。武令媺目送皇子和大臣们离开,开始头疼自己在乾宁殿听政时要面对的激烈场面。可以想见,在建储和辅臣制最终确定、明旨告于天下之前,她都必须待在乾宁殿充当皇帝陛下的耳朵,回来再把朝堂上的情况告诉皇帝。
武宗厚把龙令与虎符双手交还皇帝,瞧瞧妹妹的眉眼神情,忽然对皇帝说:“父皇,妹妹刚刚开府,万事都要从头开始。她这般辛苦,不如别去书院了。”
不愧是小十二,这话真是说到武令媺心里去了,她实在不想再去书院混日子。她又不去考状元,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学了没多大用处。反而这些年跟在皇帝身边,她学到好些书院的先生们根本教不了的学问。
“不行。”皇帝却正色道,“十五岁成年之前,所有的皇族子弟都必须在书院就学。即便媺儿如今有正经差事在身,也必须去书院学些东西。另外,今年蕃属国和楚国送来的质子都在鸿博书院读书。媺儿身为大周公主,理应替父皇照顾他们,不可失了我大周的气度和体面。”
武令媺当即便上了心,问道:“楚国的质子年纪颇大,怎么还要进书院?儿臣瞧着,他好像不是读书的材料。”
“拘着他在书院,便是要让他少在外面生事。”皇帝的脸色阴沉下来,怒气隐忍于中,“大约是打听得朕身子不好,这段时间,那楚国质子的行事竟张狂起来。京兆尹数次在早朝时提起楚国质子扰民之事,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