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交替地行至第三日,眼看着将到长安城,李世民终于从昏睡中转醒过来。见到他抖着眼皮子,艰难地睁开双眼的瞬间,赵苍不禁腿脚一软,腾地跌坐在地。
穆清正在车辕上坐着,听到动静回头一瞧,亦是大松了一口气。
“这是往哪里去?”李世民暗哑着喉咙,如同记不得怎么说话似的,发出怪异的声调。
穆清冷不防被他这么一问,面上才刚浮起笑容,渐渐地消隐了去,竟不知该如何答他。照实答,恐他初醒过来,受不住攻心的急怒。若不告知以实情,却又该如何说。
英华与赵苍虽在一旁,许是也想着这一层,俱不敢开口,都拿眼瞧她。穆清实是为难,只得召来一名兵夫,命他速请了杜如晦来。
杜如晦在队伍前头,一听闻二郎已醒的消息,拨转了马头便往队中来。刚到了二郎所乘的辎重车边,正要禀告这几日的事态,张口语未出,队末的玄甲军却骚动起来,透过人群望去,状似都振奋地端持起兵刃,俨然一副要迎敌的态势。
一声玄甲的鲁阿六催着马跑来,神色焦急却不慌张,见二郎睁着眼靠坐在车上,惊喜交集,继而猛然想起另有要事要禀,“后头来了一驾马车,走得极快,高张带薛字的大旗,迎上去探过,只一名驾车的车夫,并无其他一兵一卒。”
李世民茫然地转向杜如晦,面带疑惑,等着他细解。
后头又有一骑赶上来,另一名玄甲郎朗声禀道:“那车夫与车都已教咱们扣了,他口口声称并非军中人,只是替薛公送东西来的,车上确有一口大木箱子,未敢擅动。”
杜如晦叫停了队伍,几名玄甲郎押着车夫并那一驾车走上前来。车上摆放的哪里是大木箱子,分明便是一口薄棺木。
英华骑着马。绕着那口薄棺木转了两圈,仔细打量了一番,仅是一口棺木,并无异常。遂问向杜如晦,“姊夫,可要打开来瞧过?”
杜如晦略一迟疑,点了点头。
正有几名兵丁站在近前,英华顺手拽过其中一人手中持着的长矛。以矛头在棺木上敲击了几下,发出沉闷的咚咚声,矛头在棺木盖上抵了一会子,见无异动,她一手使上力道,将矛尖插入盖缝中,棺盖并未卯死,故英华使的劲大了些,那棺盖“咔”的一声飞了出去。
棺内的东西,却教在场的众人齐齐地倒吸了一口冷气。六月的盛暑天中,竟令人后脊梁内蹿上一股寒流。
只见满满一棺的血肉模糊,红黄白相间,似一块块带皮的碎肉一般,英华座下的马受了一惊,低嘶了一声向后连退两步。她扭曲着两根柳眉,一手控制着马缰一手捂住口鼻,回到李世民的车驾旁。
“那是人鼻!”兵士中有人尖声喊道,声音里掩不住的恐慌。
“还,还。还有耳朵。”又有人颤声叫道。
穆清所坐的车并未在近前,幸而隔开了些距离,却依旧能看得见片片殷红。她别过脸去,尽量不使自己看见那堆恶心可怖的东西。怎奈那堆东西在棺木中闷了有好一阵,又因天气炎热,开盖的瞬间一股子恶臭的血腥味随之一道涌了出来,她虽能避开不看,却如何也躲不开那股令人作呕的气味,一时间胃逆想吐。捂嘴干呕了起来。
赵苍忙从随身的囊袋中摸出一把干姜,递了一片给她,教她含在舌下,又分了几片予身旁众人,转头看了看英华,犹豫了一下,有些瑟缩地朝她递上干姜片。
“多谢赵医士。”英华接过姜片,欠身谢过他,赵苍不自然地微微讪笑一下,抬举着的手竟忘记了收回来。因众人的注意力皆在那口棺木上,倒未有人察觉他的窘态。
李世民低低地压着眉头,眼中几乎要喷出怒火来,喉咙里漫上一缕血腥,嘶哑着声音指着前头那口棺木问道:“这是何意?”
当下无人敢答,那驾车送来的车夫早已惧怕得站立不住,跪在地下双手撑地,浑身不住颤抖,听见问话,也不知那压抑着盛怒的声音在问谁人,便只管贴地俯身回:“一位将军,称是……称是薛公帐下的,许了钱,命小人送这口棺木往大兴城送,定要,定要亲自送予一位李姓的二公子才作数,其余小人一概不知,一概不知啊。”
李世民蓦地冷笑起来,转头向杜如晦,“又是撤兵回长安,又是充塞了被刈割下的耳鼻的棺木,也不必你们来告禀,定是有人枉顾号令,私自迎战薛举了,且瞧这情势,必是战败了。”
“刘公,领了二万人马去的,至今未回。”杜如晦沉峻着脸,瞟了一眼那血糊糊的棺木,“想来也不会回了。彼时恐怕引来薛举追击,殃及余下的这一半人马,只得匆忙撤了营,形势迫急,且二郎一直昏睡不醒,我也只得擅作主张。”
“阿姊前去劝说,争持许久到底未能劝住。”英华见李世民脸上明灭不定地晃着的怒火,忙添上一句,“二郎且莫动怒,才刚转醒,这再一怒,可教赵医士白费了心血。再者,眼下既已是这样,紧着先撤回长安要紧,余下的事再作计较。”
李世民咬着牙,鼻翼微微煽动,沉默了良久,闷声低吼道:“走。”
大队人马接着往长安赶,鲁阿六却不知该如何料理车夫和这一车的物件,他只知道秦王此时怒火冲腾,再没个眼头见识,赶着上前提问这事,是万万不合的。杜如晦又紧随在秦王身边,亦是问不得。
踌躇跺脚了半晌,他转眼瞥见了与英华一同骑行在后的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