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四百零三章 布局 穷人的武器要便宜(二)

第四百零三章布局穷人的武器要便宜(二

这次李如娟虽然从欧洲买回来一批105和15高强度无缝合金钢管,可是数量不多,只够制造几十门火炮用的。

因为这种合金钢材太过昂贵,要想大规模制造火炮,仅靠购买炮管钢是不现实的。少量试验制造,积累经验还可以。

不过,虽然大口径火炮受制于合金钢材,可是75以下火炮需要的钢材北方钢铁公司还是可以制造的,75山野炮现在已经在批量生产,只不过产量还不大。

宋哲武很忙,周立群深知宋哲武能来武器研究所指导工作机会难得,自然不能让他轻易溜掉。

周立群抓紧机会,又给宋哲武看了一款他们自制的55毫米战防炮。

这是他根据宋哲武的要求,参考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37毫米战防炮研制的。实际上,这型战防炮基本上就是克虏伯37毫米战防炮的放大版。

宋哲武之所以放弃生产技术成熟的37毫米战防炮,而改用更大口径的,是因为现在,甚至也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坦克的装甲厚度远较一战时要厚,37毫米战防炮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了。它对付薄装甲的日军的豆式坦克还可以,要对付苏军坦克,绝对是不行的。

二战初期,德军曾经用37毫米战防炮连打了英军马蒂尔达1型这种轻型步兵坦克14炮,竟然仅仅打破了一点装甲。

当然了,这种英国人30年代中期设计生产的坦克,于同时代的各国坦克相比,显得有些变态,它的前装甲厚度竟然在当时达到罕见的。

因此,生产更大口径的战防炮就成为必须,而且这也是为了给自己研制坦克炮打基础。

只不过,宋哲武需要的75口径的战防炮还没有试制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钢材。

战防炮要求弹丸初速高,因此膛压也就要更高,对钢材质量的要求也同样要高。

当然,宋哲武也不会忘记生产防空武器,高射机枪是必须要有的,高射炮他也不会忘记的,在他还没有强大的空军以前,火力猛烈的专用防空武器那是必须要有的。

只是,他最想要的,还是现在德国克虏伯已经在偷偷研制的88毫米大口径高炮了。

88炮可以说是二战中,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一款火炮。最绝的是,虽然它是作为高射炮设计的,可是让它名扬世界的还是作为反坦克炮来使用。

据整个二战期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坦克可以挡得住它的雷霆一击,22磅重的穿甲弹可以在近两千米的距离上,把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击出一个直径四英寸的大洞。

不管是苏军的kv-1、v-2和t-34等重型坦克,还是装甲厚度近80毫米的英国马蒂尔斯ii型,或者是美军的m4谢尔曼,在它的面前,统统都是纸老虎。

只不过,这种类型的大杀器,因为技术原因,至少宋哲武现在还是不敢奢望的。想要跟人家套近乎,搞什么联合研制,宋哲武想都没敢想。

在火炮的设计上,他的设计人员和克虏伯、莱茵金属公司的设计人员相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好像是一个小学生和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差距。没有人会找一个自己不会得到任何有益建议的人合作的,至少是在对方没有看到足以吸引他们的好处的时候。

不过,宋哲武并不灰心,他可以先研制小口径的高射武器,在积累经验后,也许他也会拥有自己的88炮。

而且,他现在可不是一无长处,至少他现在就有一个别人所不具备的,而且也是无法达到的优势,那就是他可以很轻易的研制出当今最先进的各种武器的发射药和爆破药,而且还绝不是一种,他可以很容易地拿出一系列的高爆炸药的清单来。

在先进炸药和发射药方面,宋哲武绝对要领先世界几十年。只不过,许多先进的炸药技术他现在还不敢拿出来,他需要一点一点的来,只要让他的武器使用的发射药和爆炸药,能时刻领先世界一点点就足够了。

宋哲武还有一件很适合他这个穷人使用的武器要交给周立群来研制,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火箭筒。

火箭筒这款武器,绝对是效费比最高的一款武器,不仅是现在,即使在80年后,也仍然如此。

它不仅可以打坦克,还可以打碉堡、工事等火力点,甚至还可以攻击低空低速飞行器。

宋哲武前世的记忆可是记得很清楚,阿富汗游击队当年就是用它打过苏军的直升飞机。

宋哲武交给周立群的火箭筒图纸是根据他的记忆画出的。不过,由于火箭筒的原理太过简单,宋哲武还是一丝不差的画出了原理图。后续的研制和生产图纸那就不是他这个司令来做的事了,只有交给周立群这些人了。

宋哲武的原理图上,这个火箭筒的主体是一根长1m5左右的无缝钢管,口径左侧焊接有简易机械瞄具,下方有两个带有木制护片的握把和一个大型的木制肩托,在筒口部有一个不大的方形挡焰片,筒尾部有一个钢丝焊成的喇叭状支架,支架的作用并不是消除后喷尾焰,而是防止筒尾因磕碰变形而影响火箭弹的装填。

在筒身中、后部设有金属加固环,以减小筒身变形的可能性。筒尾上方有一个接线盒,从中牵出两根导线,一根与肩托内的电池相连接,另一根则通到扳机,用来控制线路的闭合。

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以及干电池组和导线、检验灯等组成。筒身中部设有皮革防热护套,此外还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三章 布局 穷人的武器要便宜(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