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五百二十章 抗战 悲情九一八.(二)
他要收拾分散驻扎的关东军,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臧士毅转述张作霖的这番话,韩光弟和齐兴亚都没听说过,不过看荣臻也是频频点头,显然他是知道的。

韩光弟不由暗暗佩服起张作霖来。

仅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是张作霖深深认识到了关东军的弱点,没有了铁路的jiao通联系,分散驻扎的关东军的形态甚至不能说是一字长蛇阵,那就是一条蚯蚓,几十万东北军要收拾分散的不能再分散的关东军,那是绝对不会有一点问题的。本书实时更新8

因为关yu衡是齐兴亚带人从兴安屯垦区抓回来的,他本以为张学良只是做个样子给日本人看,万万没有想到,现在张学良竟然要把关yu衡真的jiao给日本人这让齐兴亚即愤怒又紧张

不要说关yu衡做得很对,就算是关yu衡有罪,那也不能把一个认真履职的东北军团长jiao给日本人去杀害,也是应该由东北军自己处理。如果关yu衡真的被jiao给了日本人,给中村震太郎偿命是轻的,恐怕会死的极为凄惨,那样的话,他齐兴亚在东北军里就真的没法再待下去了。

因为愤怒,齐兴亚脸上的表情已经有些扭曲,盯视着荣臻追问道:“参座,少帅暗示要把关yu衡jiao给日本人,这件事可是真的?”

荣臻默默地点点头,声音有些低哑地说:“我刚刚当着奉久兄的面给少帅打过电话,本想请少帅在这件事情上做出指示,可少帅说,他和英国公使兰博森已经约好了,马上要到前men剧院看梅兰芳演的《宇宙锋》。关于关yu衡的事情,他要我‘尽快酌情全权妥善办理,一切以东北地方安宁为要。’”

后面转述张学良的话时,荣臻说的换缓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的。

臧士毅看了看身边的韩光弟,又看了看既惊讶又愤怒,脸se涨得通红的齐兴亚,然后把脸转向荣臻,冷笑了一声说:“我们那位少帅可是即想要做*子,又想要贞节牌坊啊看来老弟你要替我们的这位少帅来背这口黑锅了。”

对于臧士毅对张学良明显的大不敬,荣臻并没有什么不快的反应,只是长叹一声,深深低下了头。

韩光弟忍不住地说道:“荣参谋长,我倒有一个主意。。。。。。”

听说韩光弟有好主意,荣臻猛然抬起头来,急切地问:“斗瞻啊,你有什么好主意,你快说。”

臧士毅和齐兴亚也都看着韩光弟,急切地等着他的下文。

“就说关yu衡越狱潜逃,让我带他到第四路军去。我们宋总司令对于关yu衡处死中村震太郎一事极为称赞,多次赞扬关yu衡机警干练,敢为东北军诸将领不敢为之事,是东北军中少有的铮铮硬汉。”

韩光弟因为关心关yu衡的安危,心中急切,一向心思细腻的他也有些luan了方寸,说话间竟然没有注意在场的人的反应。

在韩光弟谈到宋哲武夸赞关yu衡时,不仅荣臻,就是臧士毅和齐兴亚也都很有些不自然。

韩光弟继续说:“在第四路军里,你们就不用担心了,宋司令最喜欢有气节的人,到了第四路军,以关yu衡的才干,他最少也会做个师长。”

对于韩光弟的建议,荣臻只是苦笑着说:“斗瞻,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到时候,不要说日本人,就是少帅都会找我要人的。”

韩光弟还想再劝荣臻,荣臻书房的men却被人从外面猛然推开,一个全副武装,身穿黑se警察制服的高级警官,和一个东北军上校军官一前一后地闯了进来。

高级警官是辽宁警务处长兼沈阳公安局长黄显声,上校是东北军副官处处长李济川。

黄显声字警钟,辽宁省凤城人。18年入北京大学实习班,因参加五四运动被迫辍学回到沈阳。21年,黄显声考入东北讲武堂三期炮科,毕业后深得张学良信任,曾任张学良卫队旅旅长。

去年,又被张学良任命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

黄显声之所以被张学良任命为辽宁警务处长,是因为关东军在辽宁胡作非为已久,时常和东北军发生摩擦。为了避免东北军和关东军发生正面冲突,作为非正规军的警察力量可以成为两军之间的缓冲,出了事情,也方便jiao涉。

张学良认为以黄显声的jing明干练,可以在中日冲突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住一线局面。

在东北军中,张学良现在确切地说是有两套指挥班子。

因为张学良入关后,名义上是掌控关内外的辽、吉、黑、热、察、冀、晋、绥等北方八省和平、津两市之地,归他统辖的不仅有东北军,还有晋绥军和一些原西北军的部队,仅使用东北军一套体系有些不合适。

因此,他带到北平的汤国祯的副官处,是北平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长官行辕副官处。留在东北的李济川这个副官处,则是东北边防长官公署的副官处。

见黄显声进来,荣臻强打起jing神,招呼黄显声坐下。

黄显声和韩光弟也是讲武堂同学,彼此很熟悉。黄显声和韩光弟打了声招呼后,并没有坐下,而是对李济川道:“李处长,你先说吧。”

李济川神se紧张地看了臧士毅和齐兴亚、韩光弟一眼,想要说什么,又张张嘴没有出声。

荣臻一挥手说:“济川,臧主席和兴亚就不要说了,斗瞻也不是外人,你有话尽管直说。不要急,先坐下来。”

今天是周末,李济川本来已经回到他在东关外的家里,可是下午副官处值班副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章 抗战 悲情九一八.(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