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抗战之浴血重生>第一百零六章 惨绝人寰

“扶清灭洋”这是义和拳打出的新口号,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义和拳本来与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一带的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宗教有关。但是现在跟革命党勾结之后,他们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活跃起来。

“扔掉不健康孩子,留着粮食钱财闹革命!”这是义和拳提出的又一个口号,大清面临改革,各地方官员人人自危无心政事,这让他们有了可机之乘,短短两个月义和拳信众就有了几百万人,“扶清灭洋”的口号也得到了皇族的认同,再加上以慈禧为首的满清贵胄巴不得给国家找点麻烦呢,所以更加放任他们。

历史记录中一场十多年的天平天国运动让大清国从四亿人口降到了三亿多,后来义和团的一场运动更是让大清人口下降到了不到三亿。李毅清楚他们暴动的可怕后果,几月前就进行了关注,可是却无奈各地政府的放纵,义和拳还是迅速扩大了。

1887年五月一日,义和拳跟革命党发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惨绝人寰的运动,“扔掉不健康的孩子运动”,就这种荒谬的运动还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很多父母不但直接杀死自己残疾傻呆的子女扔掉,还参与到运动中来,把邻居乡邻的残疾智障人屠杀,运动发展的很快,仅仅五天全国就被杀掉了超过三百万残疾智障人员,就连张之洞控制的两广,都有上万人被杀。

“中堂大人朝廷还不下令剿灭吗?”李毅焦急愤怒的问道。

李鸿章也是一脸的无奈,“朝廷巴不得出点乱子,现在正是他们希望看到了,再加上我们改革弄得人心惶惶,那些官员地主土豪们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巴不得他们搞垮了我们,不但如此义和拳还得到了大量资金的资助。全国信众至少超过了三百万!”

“中堂大人,你下命令吧,要是不配合朝廷剿灭义和团运拳的官员那就砍了脑袋,我也会让两广做好准备,并让报纸广泛报道义和拳的暴行。”李毅起身向外走去的同时,狠狠的说道:“义和拳该杀!革命党该死!”

随着各地报纸的广泛报道义和拳的暴行被公诸于世,激发了人民的愤怒和民族自尊心。义和拳在短短十多天内就从人人加入到了人人喊打。同一时间李毅让鬼影会出动,举着李鸿章的大旗,砍了几十颗地方官员的脑袋,也极大震慑了那些看热闹的人,各地也陆陆续续的加入到了剿灭义和拳运动之中。

还有一个让人意外的事情就是,义和拳暴动西方各国没有一家报纸进行关注,报纸上对大清国内容有的也只是在改革上,经济上、军队建设上等。詹娜是《纽约时报》的自由辑稿人,她发往美国各家报纸的新闻也如同商量好了一般,都被压了下来,没有一家报纸报道。

这样让李毅明白列强们虽然喜欢清国的钱,但是却没有人希望世界上再增加一个强国威胁他们,他们巴不得清国内乱不断,虚弱不堪的清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五月十日两广出动三个师组成清缴团,从南到北的对义和拳进行了拉网式的剿灭。六月初义和拳如同消失了一般无影无踪了,李毅明白并不是他们真的被浇灭了,而是由于他们跟革命党进行了联合,变得更加狡诈难缠了。

李毅看着手上的情报,愤怒的有种眩晕的感觉,短短一个月时间,真个大清国的残疾智障人就被屠杀了超过五百万,即使现在还有些愚昧的父母抛弃刚出生的残疾智障子女,李毅也明白父母抛弃不健全子女是几千年的传统了,但是这也与义和拳的运动有很大关系,李毅把这些也直接归类到义和拳的罪恶中,“传令下去,让鬼影会尽快成立秘密警察部队,人员编制两万,现在首要任务就是彻底剿灭义和拳跟革命党。”

六月十日鬼影会终于从地下走上了地上,整个社团人员全部加入了秘密警察部队,总部就设在上海,鬼影会完美完成了他的初级使命-——敛财!现在他们就进入第二阶段了,如同二战时期的盖世太保一样,对全国进行该有的血腥镇压!

秘密警察部队的成立并没有压下暴动反而增加了恐慌情绪,国内官员、地主土豪们也加入到了恐慌的行列,他们转而大力支持其义和拳革命党来,梦想着以此来对抗国家机器。(李毅代表着国家机器!)

秘密警察成立后,李毅就把这些事完全放手了,他有绝对的信心李忠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秘密警察在他的带领下绝对会成为国家安定秩序的维护者,绝不会成为为祸国家、百姓的锦衣卫。

国家的全面改革经过义和拳的运动之后已经进入了紧急的关口,成败之战很快就要打响了,虽然朝廷一直以来充当着绊脚石的角色,但是做的却并不过为,李毅也拿不出谴责的理由,现在不管是李毅、李鸿章还是老佛爷代表的贵胄们目光都盯在了两广,盯着张之洞!

ps:有些读者会觉得,窃国的举动太简单了,难道慈禧是傻逼吗?就这么轻易的把国家都让给了你,yy的太厉害了吧?其实不然,有时候历史会跟我们开真实的玩笑,如果读者知道1909年清末这惨延喘息的最后几年,那你就能够理解一个国家的崩溃其实就是有很大的突然性与必然性,现在的李毅比当初的袁世凯,不但在军事上还是手段上都强了无数倍,那么睿智的老佛爷拿出一道难解的考题交给李毅解答,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李毅还是在距离得到国的路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六章 惨绝人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