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陈家三儿>不当官还想这些事

童新华说话真还算数,当天晚上就叫高姨和童林到市委招待所找到秋子他们。红姑格外高兴,拉着童林手不放,说:“那天还跟三儿说你呢,真来了。不走了,就在招待所住,陪我。”高姨插话说:“六十一晚上呢!考完到我家住去。”

“叫三儿开个房间就行。”秋子说,“干嘛三儿呀,一会儿我开。”

“真有钱你。”童林笑了,“肯定没房间,想开都开不了。”

爱琴婶忧郁地站起来:“我回去。”秋子问:“婶你怎么了?”爱琴婶摇摇头:“红姑他爸。跟他吵架来的,几天没理他,不知道在家怎么糟蹋自己呢。”

“少年夫妻老来伴。”高姨说,“老苏有六十了吧?”

“虚岁六十,过年就退休了。”爱琴婶一脸落漠。

“过得真快。”高姨感叹道,“那时候童林还是孩子呢,十三四个年头,老往二婶家跑,放假也舍不得回家,还得我到二婶家去看她。小西红姑都长大了。”

童林架不住红姑求,就留了下来,跟秋子挤一床。第二天一早,秋子和童林分别送小西和红姑去了考场。爱琴婶惦记苏老大,吃过早饭就搭车回家了。

胡小月每天晚上叫方师傅做点清淡的夜宵,跟小黄一起送到市委招待所。胡小月没熬夜的习惯,一熬就起不来。三儿早上去土菜馆时,胡小月买菜刚回来。一进门,菜还没放下,胡小月就跟三儿说:“昨天清水那个郑书记和王主任来了,说后都到这儿来吃饭。你跟童书记说了没有哇?”小黄走过来,接过胡小月手上的菜篮子。

“不好直说。”三儿说,“童叔跟别人不一样。该拉的客他会拉的。”

“笨死了!”胡小月不满地说,“平时话不挺多吗?”

“直肠子你。说明白了不好。童叔一点,郑书记不就来了吗?”

胡小月点头坐下来,问三儿:“昨天找童叔了?”三儿点点头:“童叔说,我妈腌的咸菜好吃,可以作为土菜馆的特色菜。”方师傅坐下来:“二婶还有这一手呢?”三儿笑笑:“我不说了吗?城里人嘴刁。”胡小月催道:“那就带点来呀。”

三儿特别困,吃完了面,就跟胡小月到楼上睡了一觉,也没看书,下午下班后,又赶到市委招待所,发现童林来了,爱琴婶不见了。红姑情绪特别高,叽里呱拉地跟三儿介绍情况。三儿说:“有两位大学生保驾,我真不用来了。”秋子知道三儿累,叫三儿回家休息。大家都没说高考的事,这是秋子的规定。三儿走的时候,问吴志刚:“没生气呗?”吴志刚无奈地摇摇头:“先当几天孙子,完了再当老子。”

三儿回到家时,王启玉正坐客厅里和林志清聊天。王启玉是郑如松派来的,想找三儿打听童新华的口风。林志清问王启玉:“郑如松人怎么样哪?”王启玉介绍说:“九零年改行,在市政策研究室呆了两年,然后又到太平办事处当了四年副书记,从政六年,还是一派书生气,市里的头头一个没靠上。三儿问:“他能爬上来,这事就办不了?”王启玉说:“他大学同学父亲在省政府。人保他当官,还保他做事呀?”

之后,三儿把童新华说过的话大致跟王启玉说了一下,又建议启玉:“你们还得到市里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王启玉问三儿:“闹也是童局长说的?”三儿摇摇头:“这是我说的。”王启玉点点头:“有些话童局长没跟我们说,也不好说。”

王启玉走后,林志清问三儿:“你那么说合适吗?别童新华到时候怪你。”二婶并不明白三儿说的是什么,也跟着埋怨:“童叔说什么,你就往外端什么。”三儿笑笑:“清水乡好了,我们就好了,至少城镇建设会好得多。这些地真归了市里,跟清水关系就不大了。童叔也希望清水好。不说别的,你看原来属于清水区的那些乡,新建乡镇后,哪个比清水差?就清水一陈不变。老先生说,他小时候清水就这样了。”

“不当官还想这些事。”林志清不屑,“还不知道郑如松这人怎么样呢。”

“童叔说郑如松人不错,想干事。叔你想,童叔什么人哪?官场老油条。我没记错的话,童叔岳父原来是菜籽湖县县委副书记,深谙官场这一套,不怕不做事,就怕做错事。童叔在清水呆五年,从小乡党委书记,干到大区党副委书记,他干什么了?什么没干,就一太平官。上届乡党委政府也是这样。他们真不知道这块地的事呀?不可能,又不是傻子,乡里借那么多钱,肯定想到地了,就是不愿意提,反正到时候就走了,烂摊子留给下一任。倒是郑如松,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

“清水和你无关了。”林志清还是不满,“你以后跟秋子到省城买房。”

“行,不说这事。”三儿无趣地笑笑,“妈,童叔说,你腌的咸菜特别好吃,可以作为土菜馆的特色菜,小月姐叫我带点去。放心,给钱的,算你挣钱了。”

“还挣钱呢!”三婶白了三儿一眼,“小月要吃就拿呗。”

林志清解释说:“不是小月要吃,是卖给客人吃。特色菜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好菜。”二婶觉得好笑,转身走了:“腌个咸菜还不一样的好菜,三儿和秋子都不吃。”

“我们那是吃多了。人城里人稀罕哪。”

“那你跟小月说,她要多少,我给腌多少。”

第二天,三儿带了点二婶腌的咸菜到土菜馆,让大家尝了一下


状态提示:不当官还想这些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