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陈家三儿>会好起来的

朗公社老家在省城的北边,属中原平原的边缘。车出高速走上县级公路时,三儿叫胡小月把车停了下来,下车问胡小月:“姐没到北方来过吧?”顺着三儿的眼光,胡小月看着眼前汪洋一样的玉米、黄豆和棉花田,和远处的村庄。三儿接着说:“这才叫中原大地。”

“这就叫中原哪?”胡小月笑着问,“跟大圩差不多,就是没圩埂。”

三儿笑了。胡小月推了三儿一下。三儿说:“这地方人均耕地面积比我们那地方多,基本没水患,可能有旱灾吧,旱灾有机井问题也不大。听朗叔说,以前他们家挺穷的,不知道为什么。”胡小月笑着说:“我爸说北方人特懒,半个月也不洗回澡。”三儿也笑:“你爸说冬天吧?北方冬天冷,这儿又不像北京那边,没暖气也没火炕。半个月不洗澡就懒了?中世纪欧洲贵族,半年一年也不洗回澡,身上长虱子。”胡小月咧咧嘴:“贵族还不洗澡哇?”

朗公社在约好的乡村路口接到三儿。车开上水泥路后,朗公社埋怨三儿:“你把小月带来干嘛?乡下条件差,她住不惯的。”胡小月接茬:“我自己要来的,跟三儿逛逛。”朗公社为难地笑笑:“我不是不要你来,你不知道乡下是什么情况,三儿来还住不惯呢。”

“条件有那么差吗?”三儿疑惑地问,“以前冯姨朗琳回来怎么办?”

“怎么办,”朗公社苦笑一声,“不在家里住呗。三哥在我家住一下,她都受不了,说她看到三哥那样就怕,吃不下饭,想吐。以前她要是回来,就白天在家里呆一会儿,晚上都去县城住招待所,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好在回来少。上回我跟朗琳回来,在家里住了。”

胡小月扯着脸皮问:“没那么严重吧?”三儿安慰道:“郎叔就是客气呗。”

“冯姨是省城人,”胡小月安慰自己,“省城人讲究。我跟三儿都是乡下人,都过过苦日子,没那么多讲究。就是朗叔,我听人说,你是高级干部,家里条件怎么那么差呢?”

三儿答话:“朗叔是清官。”朗公社无奈地摇摇头:“想想还是我没出息呀。”三儿不安地怪道:“叔你说什么呢?”朗公社还是摇头:“一家人就我念书了,还当大官了,结果呢?现在好多了,大姐二哥做楼房了,小妹准备做楼房,三哥差点,到时我资助他做吧。”

“做楼房条件就好了。”胡小月稍微放心了些,“我说不会那么差。”

“你以为跟徐庄一样呢,”朗公社笑道,“全省有几个村像徐庄那么富?徐庄现在比城里还好。我这几个兄弟姐妹,在村里算是好的了,牛着呢,农民呗,容易满足。以前我那几个侄子侄女儿在清水超市打工,收入还行,我管着他们,不让他们乱花钱。现在侄子到三儿公司上班去了,侄女儿在营销超市上班。营销超市也归公司了吧?要不工资那么高?哎呀我二哥跟人吹牛了,说儿子进大公司了。以前打工赚不了多少钱,也就管自己,没文化。话说回来,现在都有日子过,吃得饱穿得暖。生活条件跟城里还是没法比,会好起来的。”

朗公社住居的村子叫高原,规模比徐庄大得多,清一色的红砖平顶房,比坡顶房屋矮小一些,布局和老徐庄一样乱,为数不是多的几栋楼房格外显眼。三儿不喜欢零乱,这也是三儿下决心规划徐庄的原因之一。朗公社二哥家的二层小楼是村里最好的房子,外墙用白石灰抹过,门前有个水泥场。朗公社解释说:“二哥很早就在村口开小店了,经济还不错。”

透过车窗,远远地看见,二哥二嫂带着朗公社其他兄弟姐妹站门外的水泥场上迎接三儿和胡小月,还有其他看热闹的村民。三儿不安地说:“太隆重了吧?”朗公社笑笑:“你们是孩子老板哪,现在又是朗琳亲哥哥亲姐姐。哎呀,听说你们来,二哥准备两天了。”

“那我怎么称呼哇?”胡小月也很意外。

“叫叔呗,叫姨呗。”三儿提醒胡小月。

客气好一番之后,朗公社带大家到客厅里坐下来。三儿打量了一下二哥家的客厅。二哥家的房子应该是去年刚做的,水泥墙裙和大白墙面上还有水印,家具还是老家具,有明显的认真擦拭过的痕迹,客厅里的大屏幕彩电和屋角的新皮革沙发格外引人注目。三儿心想,准备两天应该是朗公社的主意;三儿还想,朗公社其实也是个要面子的人,怕人瞧不起。

如朗公社介绍的那样,二哥稍显社会一些,除了二哥,朗公社的另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是地道的农民,三儿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农民特有的朴实的本质。

已经过了午饭时间。聊了不一会儿,二嫂就带人端上丰盛的菜肴。朗公社亲自给三儿和胡小月发了碗筷,客气地说:“我们这儿就没你们那儿好了,用菜籽湖话怎么说的?就随便简便点吧。”三儿看着朗公社笑:“叔你干嘛呢?”朗公社无奈地摇摇头:“实话实说。”

“先吃点,吃点再喝。”二哥热情地说。

“三儿不能喝酒的。”朗公社招呼二哥。

胡小月提着筷子拐拐三儿。三儿知道胡小月还有点担心,先伸手先夹了一块大肥肉塞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边嚼边说:“我就喜欢吃肥肉,吃了还不长肉,怪了事了。”二哥开心地笑着:“那就多吃点。胡总你吃呀。”胡小月点头伸出筷子:“叫我小月就行。”

“跟你们说不


状态提示:会好起来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