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直属队,炮兵营,补充营等等,一个师,要在一万三千人以上,比如八路军,一个师就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这样算下来,自己如果组成一个军,那就要将部队扩充到四、五万人左右,这是笔巨大消耗,光凭蒋委员长那点军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所以,李学坤并不打算真的把部队马上扩编成军的建制,他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略做补充,倒还是可以的,在与日军的战斗中,李学坤觉的,旅级单位更适合与日军的作战。
李学坤首先从各县的保安团抽调了五千士兵加入了正规军的序列之中,这样,李学坤的主力部队就被扩充到了一万余人,已完全是一个师的编制。
其次,李学坤在滁洲各地设立的招兵处,选择身体强壮,有文化的人加入军队之中,在李学坤看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他新招的士兵,除了身体强壮外,一定要有文化。
此时的中国,有文化的人很少,这也造成了大多数想投军的人被拒之门外,不过就算如此,李学坤还是招到了四千新兵,这些新兵每个人识字都在三千字以上,最起码算不上文盲。
他们之中,有各地流亡的学生,其中还有一些大学生,这让李学坤部队的文化素质一下子提升了许多。
李学坤相信,有了这些学生军的加入,假以时日,自己部队的战斗力一定会进一步提升,最起码,要强过日本人。
这样算下来,李学坤的铁血军一下子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人左右,与此同时,各县民团也在招兵,很多人加入了各县的保安团,各县保安团的总数在一个月后又恢复到了一万余人的规模。
李学坤将正规军划分为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每个团大约三千人,再加上各旅团的直属队,每个旅大约有七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