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兵王传说>二百七十三章 血战加尔各达
了二百多人,但他们却依然在坚持战斗。

“快看啊,英印军快不行了,给我冲上去,占领阵地!”日军指挥官大叫着,他的身后,数百日军士兵揣着步枪冲了出去,就在廓尔克人的阵地即将被攻破的时候,一阵密集的枪声从廓尔克人的阵地传来,却是新三十八师114团从后面增援而来,团的增援,让英印军行将崩溃的战线再一次稳定下来。

就在这时,美国的飞机赶来助战,由于第2重炮旅团暴露了位置,所以,美国飞机对着第2重炮旅团就是一阵狂轰滥炸,重炮第2旅团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战斗,日本人失去了重炮的协助,一时之间进退维谷。

加尔各达的战局稳定了下来,虽说还是很激烈,但日本人已呈强弩之末之态,这为李学坤在缅北的反攻创造了条件,李学坤决心杀入缅北,全歼第十八师团!

之前的战斗中,第十八师团已然残破不堪,损失了一万多人,全师团损失过半,几乎失去了战斗力,田中新一是一个顽强的人,他并不承认失败。

再加上,国内又给他新运来了一批五千人的新兵,这让田中新一补充了一部分的损失,战斗的yù_wàng再一次燃烧起来。他决心,在孟拱河谷阻击二百师。

此时的史迪威,在得知瓦鲁班追击战大获成功之后,也感到很是兴奋,他并没有责怪李学坤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就对日军进行追击的行为,从这以后,史迪威更加放手让李学坤去做,因为他觉的,李学坤总是对的,即然他这么能打仗,那就让他去打好了,自己只要在必要的时刻出手指挥便可以了。

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也得知了李学坤在胡康河谷取得大捷的消息,蒙巴顿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这么能打,在他的眼中,中国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想不到,他们却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再加上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在加尔各达作战时的优异表现,让蒙巴顿对中国军队的印像彻底改变。

要不是加尔各达战事正急,蒙巴顿恨不得亲飞到胡康河谷,去与李学坤好好谈一谈,而且,蒙巴顿也意识到,在加尔各达战事久战相持的情况下,李学坤的二百师在胡康河谷的突破有重大意义。

如果李学坤能攻入缅北,那么,就可以截断日军第十五师团主力的退路,到了那时候,日军第十五师团将不战自溃,一幅胜利的巨大画面展现在蒙巴顿面前。

蒙巴顿一咬牙,立即派出英军第三师空运胡康河谷,加入到李学坤的对日反击作战之中。

当李学坤得知蒙巴顿将英军第三师派来之时,不由苦笑一声,这个英军第三师他是知道的,那是一群老爷兵,没有一点的战斗力,他们到这里能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消耗粮食。

李学坤压根儿就没打算让英军第三师参战,与其让他们去打败仗,为日军人送物资,还不如自己快点儿将日军解决,所以,李学坤打算,趁着英军第三师还没有到来之时,对孟拱河谷的当面日军,再次发动一场攻势。

李学坤计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兵力,经过前一段的作战,自己虽消灭了上万日军,但是也出现了一千多人的伤亡,现在自己手头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再加上马克的5307支队一个团两千多人,自己一共拥有不到三万人的兵力。

而根据最新情报,田中新一补充了兵力,虽然部队残破,但是却已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田中新一的背后,还有一个第五十六师团,第五十六师团随时可以增援第十八师团,这将是李学坤的一个大敌。

从兵力上,从武器上,从后勤保障上,李学坤都占有优势,所以,李学坤有信心也有决心拿下孟拱河谷,打好这一仗,进入缅北。

孟拱河谷在胡康河谷的南面,基本是南北走向的,两条河谷衔接处有点小小的错位。错位处横亘一座高约1200多公尺,长约60多公里的杰布班山,山的北麓山高坡陡,南麓较为平缓;该地区山岭重叠,且山里水源奇缺,因此,要想在暑季越过此山非常艰难。

在孟拱河谷的东面,是山高万仞的苦蛮山,当地人称之为"无顶之山",还有一首歌谣,谓"无顶之山,永不能至顶"。

发源于杰布班山里的南高江,纵贯孟拱河谷,两岸茅草丛生,东岸地势开阔,部队行进其间,极易暴露。在署秀(3到5月)里,茅草干枯,更易遭受火攻,且其间溪流纵横,机械化部队的推进也大受限制。草地的两侧都是高山峭壁,所以孟拱河谷的地形是有百利于守,而无一利于攻。

进入孟拱河谷,就必须打下沙都渣,进攻沙都渣就是这样部署的,根据史迪威将军的命令,二百师赵庆富的步兵四团附一个山炮连紧随美国5307支队穿山越岭,迅速迂回南下,袭占沙都渣,截断杰布班山区敌军的退路。显然这是史迪威相信新二百师官兵有山地作战的能力,取得与盟军合作的作战经验。

李学坤虽让四团做好紧随5307马克支队出发的准备,但根据敌情和地理形势,又觉得以两团之众向同一目标进击,似无必要。

李学坤认为:只需要以四团的一个营随麦支队一个营进出沙都渣就够了,而且必须要四团主力随同麦支队主力由山兴洋南下,秘密迂回进袭孟拱河谷的卡盟以北地区。这样既可切断公路,与袭击沙都渣的部队相会合,形成夹击之势,这样一来,据守胡康、孟拱两河谷之间隘口


状态提示:二百七十三章 血战加尔各达--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