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兵王传说>二百七十五章 河南大旱

原来马克的5307支队主力独自向山兴洋以南地区施行大迂回,2月13日午前,他们抵达银坎卡塘公路附近后,本可一举将公路切断,但马克的部下纷纷吵着太累,需要休息,拒绝继续前进,马克无奈,只好同意了士兵的请求。

结果,就在马克的5307支队呼呼大睡之时,日军后续部队赶到,他们在日军疯狂的炮击和步兵反击之下,当天就被迫退回大奈河东岸地区,与敌隔河对峙。

日军越来越多(都是从胡康河谷逃出来想经此逃往孟拱河谷之敌),向马克的5307支队连连攻击,5307支队的二、三两营不支,只好步步后退。

14日,其二营退至恩潘卡,15日,其三营又退至山兴洋。敌军一个大队附山炮两门跟踪追击,向恩潘卡猛攻,激战一昼夜后,马克支队二营被敌军包围,与麦支队部的联络也完全被切断。自16日起,马克支队部特派其三营的一部分去营救二营,但一连5天都未能成功。2月16日起,马克支队与二营的无线电联络也告中断,且枪声渐稀,情况愈为恶化。

恩潘卡,马克一脸的无奈,对二百师驻支队的联络官李军说道:“该死的日本佬儿,又把我们包围了,难道我们还要重演一次瓦鲁班之役吗?李,我们需要中国人的帮助,现在电台坏了,你快回去向李师长报告这里的情况,让他快派援军来吧。”

“我倒是想走,可这四周都是鬼子,怎么走?”李军白了马克一眼说道。

“呵呵,你来的时候乘飞机来的,回去了,也做着来时的小飞机回去吧,那小飞机就在后面。”马克说道。

“马克,你想我死是不,那小飞机根本就飞不高,鬼子只需要用机枪,就能打下来,要去你去,我在这里等着增援。”李军说道。

“李,我要指挥部队,这支部队要是离开了我,那一分钟都无法抵抗,你是最适合的人选了,我答应你,只要你成功突围,我将向上头报告,授予你勋章。”

“算了吧,你们美国人的勋章,还是自己留着吧,老子今天就把脑袋提到裤腰带上了,为了救你们这些美国佬儿,豁出去了。”

李军少校毕业于西南的一所大学,被任命为二百师驻马克支队的联络官,在来之前,学会了开飞机,这一次,他再一次驾驶着飞机飞了回去。

应该说,李军是幸运的,地面的日本人虽然发现了这架飞机,但是日本人认为这是架侦察机,所以并没有对它进行攻击,这样一来,李军成功的在空中突出了包围,回到了二百师的师部,将马克支队的情况做了汇报。

5团一营立即以急行军的速度,前去营救。2月17日,5团一营即抵达山兴洋以北地区,一举攻占高南卡敌军阵地,威胁敌军右侧,并牵制其兵力。

此时,包围圈里按兵不动的马克听到了日军阵地上激烈的枪声,他知道,中国人的援军到了,他大吼一声:“上帝啊,我们的援兵来了!”

美国大兵士气大增,在马克的带领下发动了反击,一举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从而转危为安。

史迪威听说这件事后,立即给四团团长赵庆富去了信,信上为赵庆富能与马克支队风雨同舟表示感谢,史迪威同时也给五团团长梁龙龙去了信,对他对救出马克支队表示感谢,并说,中美两国两军,友谊长存。

可以说,美国人是重视生命的,他们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多少物资与金钱都换不来的,所以,史迪威对二百师的感谢发自肺腑。从这以后,史迪威更加高看二百师,物资也优先供应二百师。

同时,史迪威也对自己的失误表示反省,如果他听了李学坤的话,也许,马克支队就不会陷入包围之中,要不是李学坤部能征善战,马克支队恐怕就全完了,在这次没有战果的行动中,马克支队二营伤亡和病患合计300余人,令人深为惋惜。更为令人惋惜的是,马克支队这一失败的行动,使日军对山兴洋一带的防御大为加强,对孟拱河谷东侧地区特别注意,凡可能通过部队的河川谷地、山坡小径,都扼要派兵据守,使二百师进攻孟拱河谷的困难增加了不少。

从这以后,史迪威极少插手二百师缅北反击的战术指挥,将大权完全下放给了李学坤。

此战之后,通往孟拱河谷已没有障碍,通往缅北的大门被完全打开了。

经过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战斗,李学坤所部,歼灭了近两万日军,将日军第十八师团完全打残,而自己的损失只有日军的十分之一,战损比达到了一比十,这样光辉的战绩,是中国六年抗战以来所没有过的。

李学坤胡康河谷大捷的消息传到了蒙巴顿的耳中,此时的蒙巴顿,正在加尔各达打指着战斗,日军的战斗力是知道的,绝对在英军之上,而二百师竟然能击破同等数量的日军,可见二百师的战斗力,远在英军之上,甚至,连廓尔克团也无法与之相比,蒙巴顿不得不承认,自己原来太小看中国人了,看来,战斗胜利的希望在缅北,只要李学坤部占领了八莫与腊戍,那么,将直切断加尔各达日军的退路,到了那时,日军必然全线溃败。

“打的好,让李学坤将日本人赶回缅甸去,去戳日本人的屁股!”蒙巴顿兴奋的叫道。

史迪威也很兴奋,李学坤的二百师,隶属于中国驻印军,而他是中国驻印军的参谋长,所以说,李学坤的战功,有他的一份功劳,不过史迪威并没有高兴过头,而是对蒙巴


状态提示:二百七十五章 河南大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