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重生明末当皇帝>第316章:强制性改革

皇帝和一群臣子来到实验基地,马上看到了一个电报发送装置,还有一根线连接到外面。

“启禀陛下,这根线连接在50里外的城郊,在那里还有一个电报站,根据您提出的电码模式,实验已经取得成功。”王微说道。

“那给大家演示一下吧!”朱由校对王微说道。

“请陛下示下发报内容。”王微说道,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询问一番郊外可有灾情。”

“电报内容:郊外可有灾情。”

王微对电报员吩咐道,电报员随即在发报机上摁了起来,随着一连串的‘滴滴答答’的声响,电报内容被发送了出去。

50里外的点报站受到电码,随即准确无误的将内容翻译了出来。接着向实验基地发送了一个电报,内容是:没有灾情,一切良好。

实验基地的电报员接到电码,随即将数字记录了下来,然后翻开电码本,按照数字将字一个个找了出来,虽然整个过程还有些生涩,但还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将电文写了下来。

当众臣看到电报员将电报内容找出来的时候,一个个都震惊了。

“五十里外,这么快?”

“神乎其技啊!”

“若是几百里远呢?”

朱由校看到这封电文,顿时知道电报真的成功发明了,顿时心情大好,哈哈笑道:“诸位爱卿,这电报即便是万里之外,发一封电文回来也仅仅只需一刻钟左右。”

这个速度实在太让人吃惊了,一群大臣纷纷惊呼起来。

这个电报真的能这么快的传递信息,那大明的对地方的掌控能力显然会大大提升。特别是对海外的掌控能力。

“王大人,不知这电报其费几何?”户部尚书郭允厚问对王微询问道。

“需铺架设铜线,其费较之修路要低出许多。”王微回答道,郭允厚一听费用比修路要低,顿时就放心了。

铺设电报网络,无非就是架设电报线。电报线主要的成本就是铜材。以及外面一层保护膜。

架设还是比较简单的,几个电线杆。一路牵过去就行。跨海的电报线也比较简单,用帆船一节一节的放入海底就行。

当然具体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完善一些细节上的技术。

电报的研发成功,意味着信息的传递将变得十分快速。这意味着朝廷可以对灾情、叛乱做出更快速的反应。

同时对于国有财团来说,商业反应速度将会更快。

可以说电报的好处多多,朝廷是肯定要把这个技术应用普及开的。当然此时技术还不是太成熟,因此朱由校决定先建设一条从京师到天津的电报线路。以这个条线路的运营来积累经验,同时开设电报培训班,用于培训技术人员和电报员。

同时各个部门成立电报科,军方、厂卫、行政、民用各自用各自的密码本,确保信息安全。

就在成功发明电报的同时,皇家科技学院的研究小组,成功的研制出了牛痘防治天花的技术。

这个技术根本没有太大的难度,在朱由校提出后几个月时间就试验成功了。经过用建奴俘虏和一些死刑犯的作为试验对象后证明,种牛痘防治天花不仅有效。而且非常安全。

朱由校随即下令太医院将这个技术向各省普及,并重点先在新政地区完全普及,从而在新政地区彻底消灭天花。

种痘这一技术在此时的中国已经比较普及了。根据后世的一些典籍记载,这种技术可能是起源于宋代。不过普及却是在明代隆庆年纪。也可能是明代隆庆年间发明的。此时种痘的方法还是用人痘,存在一定的风险,是每一个小孩都要过的一个鬼门关。

相比之下,牛痘则安全了许多。

电报和牛痘的发明,很快就登上了《大明日报》,经过报道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震撼。

对于电报的报道,《大明日报》重点渲染了镇压叛乱的作用,以震慑那些野心份子。

“何地若有叛乱,当日上报朝廷。朝廷当日即可得知,并且当日之内便可在千里之外调兵遣将。决胜于千里之外。何地发生灾情,朝廷当日亦可得知,当日之内便可调集人力物力进行救灾。”

同时当天《大明日报》的军事版还报道了毛文龙在东北地区再次扫荡了一群建奴余孽的捷报。

反正就是大秀肌肉,向全国百姓传达出朝廷兵强马壮的信息,进一步震慑那些野心家。

每个时代的人,智力都是正常的。

明末时期叛乱扎堆,主要还是明王朝一连窜的军事失败,导致很多野心家以为机会来了,从而开始上蹿下跳。

自从朱由校登基以来,先是灭了建奴,又打败了蒙古,内部叛乱也成功镇压,如今朝廷又练了新军,确实是兵强马壮,给人一种政权统治极其稳固的信号,如今那些野心家算是被震慑住了。

山东改革则依旧在持续,孔胤植上蹿下跳依旧没什么卵用。山东百姓在经过朝廷的大力宣传之下,对改革是举双手拥护与支持。孔胤植联合的那些江南士族,在这一点上帮不上他什么忙。同时山东乡绅地主、商人对新政也不支持,但同样也没阻挡不了改革的滚滚车轮。

相比之下,那些商人则比较聪明,没有再公然唱反调。还有一部分商人对新政还持有了支持态度。

北直隶改革的成果,对于山东商人来说,那是十分熟悉的。毕竟山东就挨着北直隶,北直隶的变化那些到处跑的商人来说已经非常了解。


状态提示:第316章:强制性改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