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我朋友讲过,她认识一个影院的经理,当初某部电影的发行方就曾跟他们提出买票房的需求,但他们当时就拒绝了,因为他们判断出来了,那片子的体量太一般了,这么做实在有点可怕。他们影城的上座率一直都不错,如果排其他电影也能达到好的效果,他们为什么要去接受这种买票房的行为呢?这不是自砸影院的品牌吗?所以说,太烂的片子,你就算想买票房,人家也不一定卖你。
“那家影院的经理还透露过,当时他们拒绝那部电影买票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白日焰火》和那部电影是同期上映的,而他们所属的院线是《白日焰火》的发行方,他们被要求全力配合《白日焰火》的排片。所以就更不可能卖那部电影的票房了。这里面也可以看出,院线资源的重要性。
“如今有不少电影的投资方和发行方都是同一家公司,同时还拥有院线资源,相当于做到了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流行的说法是全产业链思维,本质上则是一种行业垄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派拉蒙影业就因为过于强大而被政府的反垄断部门盯上。1948年,联邦最高法院颁布派拉蒙判例,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但在中国,这样全产业覆盖的一条龙巨头,却正在纷纷形成。如果你们的新公司没有全产业链的资源,那想和那些大公司出品的电影竞争,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白露这话有点泼冷水的意思,但付豪心里对此是很有期待的。
作为一个敢想的网络写手,在未来,付豪要做娱乐公司的终极形态,就是白露讲的这种全产业链形态。
并且,他还要加上互联网元素进去,形成线上线下全互动的终极垄断模式,争取抢在万达之前,超越好莱坞那些不可一世的影视公司,成为华人娱乐业的标杆。
林玉婷嗑着瓜子,专心致志的听着白露讲课。白露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她不曾接触过的,虽然这在她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她还是很乐于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个新导演,如果你和你发小儿只了解我刚才讲的这些基本操作手段,那还是拼不过发行界的老炮儿们的。现在明目张胆的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买票房行为,几乎已经快绝迹了。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第三方来买。大规模的买票房已从线下转为线上。
“在具体的操作中,买票房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也看似越来越合理化和正规化。返点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导致了另一种发行界的乱象——偷挪票房。如果你们不懂游戏规则,不但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更有可能成为被偷票房的直接受害者。
“事实上,影片的合作方、片方、发行方、包括影院,都会包场。发行公司中,一个普通职员平时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要找到合作方,与他们谈判,让他们来包场。比如这部电影里有某品牌汽车的植入,他们就会去和客户谈,让他们来出钱包场,而发行方来帮他们拿到影院的低价。
“我听一个业内人士透露过,合作方有时候也会主动大量包场,赠送给自己的客户,比如《富春》上映的时候,就是奥迪每天包300场,一天30万到50万的花着,硬是把那片的票房给撑过了3亿。还有某音乐天王代言的通讯商,也给他主演的一部电影包了千万的场子。严格来说,在包场行为中,观众并不是消费者,依旧是与电影相关的利益方在花钱买场,再通过活动赠送出去,为自家的电影造势充门面。
“而最近一年,电商兴起后,又出现了电商包场这种新形式,其操作更方便,影响力和规模也更大。对于市场前景好的大片,电商都希望谈下独家合作,往往会豪掷几千万事先包场,用于保证电影的排片量。比如《心花》和猫耳电影(电商)独家合作,就是猫耳电影以几千万的投资为基本,由驻地人员和每家影院去谈判,对每家影院的场次都有相应要求,比如要求加场或者要求更黄金的场次,由此来打到包场的目的。
“我接触过一位出品方的工作人员,就曾透露过他们公司去年和t宝电影合作的一个案列:那部电影快上的时候,出品方去和银逸等三家院线谈了合作。当时他们和t宝电影各出资100万,要求三家院线在影片上映的前三天,每天保证他们两个下午场两个黄金场的场次。影院则要求他们至少买40的座位,这样才能开场。在这个案例中,这200万的投资,正是用来买上映前三天每天四场的百分之四十座位数的票钱。
“传统的包场,票都是赠送出去。现在的电商相当于先用会员价把票买回来屯着,再以更低价散出去。虽然改变了完全赠送的模式,使大部分影票进入了市场流通;但低价模式带来的差价,却要由片方和电商来支付,这也是目前票房虚高的一个原因。”
对于电商包场这块,付豪听得格外关注。他未来要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将是一个庞大的触手怪,各行各业都会触及,做电影发行领域的电商,他肯定也要涉及,先听白露多讲讲这里面的门道,未来他们或许能少走些弯路。
白露见付豪听得非常专注,便更详细的将她所了解的行业内幕给付豪爆了:“无论是包场还是电商补贴,都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作支撑。而在更极端的例子里,片方和发行方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制造出很高的票房数字,最低只需花费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