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台湾娱乐1971>142【卖疯了】
多。

著名作词人黄沾撰稿写道:“《千千阙歌》这张唱片里的六首粤语歌,必将改变香港人的听歌习惯。粤语流行曲不同于国语流行曲和英文流行曲,具有明显、深刻的本土文化标志,我们姑且把它称为香港流行曲……

粤语在香港有着其他语言难以相比的人口优势,这张唱片的发行为香港音乐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以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粤语歌已经流行起来,我敢保证,未来的二十年,香港将是粤语歌的天下……

对于音乐人来说,它带给我们的改变是歌曲的创作方式,确立下‘先曲后词’的步骤。按谱倚声填上文字,本来是隋唐以来,便有的方法。宋王灼《碧鸡漫志》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张炎《词源》也说:‘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吴越一带的方言,本就比国语更接近古汉语,这相当于回归本源了……

再来说说唱片中的歌曲,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一生何求》。里面歌词的叶韵十分自由流畅,让人听起来耳熟能记,其非常清新自然……”

黄沾这篇文章夸得王梓钧有些脸红,除他之外,包括亦舒在内的许多名人,也是将这几首歌夸得上天才有,地上全无。

不过保守一些的报纸和上层人士又开骂了,说粤语土里土气,用来唱唱广告歌也就罢了,现在居然成了流行曲,简直就是社会的倒退!

王梓钧现在可不管倒退不倒退,他只要能在香港闯下正面的名气就可以,然后钞票大笔的进来。

当各大媒体报道粤语歌的同时,也将王梓钧当做焦点人物对待。这次大多以正面报道为主,毕竟刚刚还在夸粤语歌,转眼又骂其创作者,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最让王梓钧讨厌的,就是那些不骂粤语歌,专骂他王梓钧的报纸,像是不骂他一下就一天吃不下饭一样。其中的代表就是《言报》,好像是和他杠上一样,其主编陈宏的死居然成了他们骂王梓钧的一个理由。

不过《言报》的报道已经掀不起风浪了,不仅如此,就连邵氏花钱宣传的《大军阀》,似乎也成了大海里的一朵浪花。

许多港人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下班之后立即打开唱机和收音机,躺在床上或沙发、椅子上,静静地听王梓钧的粤语歌。

一些开明的公司,甚至在电台播放粤语歌的时候,允许员工打开收音机。

于是一个让王梓钧哭笑不得的结果出现了,包括《喋血孤城》在内,港内所有影院的上座率普遍下降两个点。大家都躲在家里听歌,不愿意出来看电影了。

《千千阙歌》首日唱片销量就达到了1万张,这个数字把王梓钧就吓了一跳。要知道,他去年的《精忠报国》在香港磨磨蹭蹭几个月才销售几万张而已。

而且现在《千千阙歌》在香港是有价无市,黑胶工厂加班加点的制作,心急如焚的市民爱屋及乌之下,把还在架子上的《精忠报国》都给买空了。

一周过去,《千千阙歌》销量达到了6.3万张,比照此时香港人的购买力和人口数量,这只能用卖疯了来形容。

顺带的,市面上残留的几千张《精忠报国》全部售空。

就在此时,王梓钧的《大唐双龙传》开始在《明报》连载,并发布消息说,单行本《搜神记》将会在半个月后发售。

以前除了一部分铁杆武侠迷之外,很少有人知道王梓钧是即便从一些报道上得知,但也是转眼就忘了。

直到《明报》上的《大唐双龙传》一刊载,整个香港岛都震了三震。

因为作者署名孔宣的背后,居然打了个括号——原名:王梓钧!


状态提示:142【卖疯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