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定国号为明,以应天府为南京后,通过多年的修建,南京城是固若金汤,相比较之下,北平城原本就是昔日鞑子的都城,经过历朝历代的修建,把一个北平城池修的是城墙高大雄厚,其险要比起朱元璋苦心修建了三十多年的南京城墙要是厉害了许多,如今经过朱棣的一番布置打造,更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真定一战,打得耿炳文三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后,朱棣听从了张玉的建议,率领大军返回北平城池,以此固守,同时查探朝廷的态度,本以为自己的这一战,少说也让建文帝的削藩之心收敛一番,那知得到了消息是建文帝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让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担当大将军一职,得知了这个消息,朱棣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景隆是什么样的货色,朱棣知道的一清二楚,纸上谈兵,轻言军事,这样的人岂能率领大军打仗呢?
稍作打探后,李景隆果然不负众望,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智勇俱无,刚愎自用,不听瞿能之言,专喜佞谀,部曲离心,十足的一个赵括,虽是如此,但他手中毕竟有五十万大军,这个朱棣可不敢小看,所以短暂的高兴后,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之中,自己兵力不足五万,多半是沿途投诚而来的兵卒,军心浮动大,以目前的实力,如果要与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开战,胜算并不大,而对方的后方是朝廷,补给能力要远远胜过自己,拚消耗也并不是理想的方法。只有积聚力量给对方一个致命的打击才能打赢这一场硬仗。
在与群臣商议了一番,最终的商议结果是,燕王眼前的力量是不够与李景隆决战,虽然将士们人人奋力死战,但兵力相差太大,再说了北平是燕王的根基所在,无论如何要派兵镇守,如此一来可用的兵马就更少了,一番商议后,群臣一致认为,眼下唯一能打败的李景隆的法子,就是联合十七王爷,借助朵颜三卫的实力与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周旋。
朱棣也认为这是唯一的可惜的法子,可十七弟对朝廷的态度如何,他并不知道,若是贸然前往,敌人得知他远离北平,趁机来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他得事先知道宁王的态度,这才派遣萧琴与纪纲前去探探宁王的口风,一旦宁王有了意动,自己在亲自前往,那样一来,夺了宁王的朵颜三卫,实力必然大增,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也就不可怕了。
可等了两日,仍不见萧琴的消息,饶是平日镇定的朱棣也显得有些烦躁,背负着双手来回的在北平城头走动,一旁是一身戎装的徐妃。
自从丈夫奉天靖难开始,这个外柔内刚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中山王徐达的大女儿,也如一个男子一般,四处征战,此刻见丈夫眉头紧锁,夫妻多年的早已知晓丈夫心中想些什么,轻叹了声,正想开口宽慰几句,忽听得远处一阵马蹄声响起,初始那马蹄声还在数丈之外,片刻的功夫竟到了城门下。
朱棣与徐妃心头一惊,急忙望去,只见城门下,一个身穿驿站服饰的兵卒,骑着一匹快马疾奔而来,冲到了城门下,猛的一拉马缰,拉着衣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喘了几口气,朗声道:“末将乃永平驿卒,有要事禀报燕王殿下?请开城门?“
“永平?”朱棣心头一惊,与徐妃相识一望,朱棣冲着门下喝道:“打开城门放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