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在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可以算阶段,接下来的工作将交由内务部接收,有亚历山大同志在基辅坐镇,估计两地的民主进程将很快就会有结果。 ”
林俊知道西边的事已经不需要他,斯大林招他回来就是应对北方的问题。
“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全境的人民会议民主选举正在组织,人民会议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和向苏联最高苏维埃提出关于接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申请只是时间问题。总参谋部已经有了重新在西部边界构筑防御体系的详细方案,将来我们的对手就将是德国人,不过交手的时间应该在德国解决了西部欧洲大陆问题之后。”
林俊话说的很有分寸,“西部欧洲大陆问题”,天晓得希特勒能不能搞得定英国或是脑袋发热两边一起打。
“对于我们的解放进军和德波战争的经验总结,我与两位方面军司令和朱可夫同志已经做了初步的总结,里面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我们去改进的。”
把公文报了的一个文件夹交给了斯大林,“相对于德军,我们的空地体地战术还有欠缺,德国人把大量的空军人员派到陆军中作为联络员,可以最快速度、最有效的采用空地一体战术。我们的航空兵虽然直接归属各集团军,但空地联络方面的效率还不及德国人,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斯大林大概地看了一下就交给了伏罗希诺夫,后者同总参谋长凑在一块看。
“这次进军是我们大纵深作战理论地一次很好的练兵。反映出来的硬伤也有很多。比如在后勤方面。:我们并没有受到波兰人多少实质性地抵抗,但有些部队因为推进速度过开,导致后勤上的脱节。有些机械化部队甚至出现坐等加油的情况。我做为进军总指挥也要为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负责任,但也体现出来我们在军队后勤方面的不足。”
“我设想能否在国防委员会内设立一个新的部门,专负责部队一切后勤事务地总后勤部,而自上往下的后勤体系也做系统的配置,比如营一级设立后勤管理员、团一级有后勤处、师以上单位有专门的后勤部。“
对于他的提议,会议室里的人都表示建议值得进行详细论证——就是最平庸的指挥员也知道后勤的重要。
“对于装备方面这次进军也反映出我们地一些不足。比如步兵部队同坦克部队协同快速推进上的困难。”
对于这个建议,林俊是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深思之后提出来的。
“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道路状况有很多区域都不理想,由于波兰人的破坏更是糟糕。进军中我们配合快速推进地坦克部队的机械化步兵基本靠普通载重卡车机动,专用越野车数量极少。但就是越野车在路面状况糟糕地区也不可能跟得上坦克的行军速度,导致了坦克等步兵或坦克部队单独冒险推进的情况出现,不得以有些部队步兵搭乘坦克进军。”
“同志们,如果我们的对手是德军一样的部队,无论情况是哪一种。非常可能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据我了解,德国人为了解决坦克师中机械化步兵团跟进的问题,已经列装了大量的半履带式运兵装甲车,但还是不能做到步坦推进速度的一致。我们现有全世界第一的装甲汽车部队。但所有的装甲汽车都是作为单独的作战个体设计,并没有搭载步兵的能力。”
林俊这是要将步兵作战的方式往前推进20年。“坦克直接搭载步兵可以暂时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如果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我提议设计一种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具有一定装甲和火力、具有坦克相同机动能力的运兵车。基于成本和工时考虑,运兵车可以分为加装机关炮炮塔和只安装机枪两种,前一种可以命名为步兵战车,后一种可以命名为步兵输送车。”
这时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发话了:“协同坦克作战的步兵是用来对坦克造成的突破口进行渗透,如果有一定防护力的装甲车进行输送,作战效率和把握战机的效率将大大提前。只不过从实际设计生产装备上是否行得通?”
“困难不会很大,沙波什尼科夫同志。目前我们需要的新式装甲车需要的只是简单可靠,可以在现有的轻型坦克的地盘基础上进行研制,而且装备的只是那些拥有重
击力量的部队,不会影响到坦克的生产和备战。而目车虽然在哈拉哈河冲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从综合分析它已经渐渐不适合新式战争的需要。”
—
日本人在哈拉哈河是用一战的方式和自己交手,战术和装备也不在一个档次。相对于成本和作战效果之比,执行差不多功能的坦克拥有绝对优势。
“我们可以减少重型装甲汽车的研制投入,甚至停止这方面的研究,并在新式履带式装甲车投产时降低装甲汽车的制造量,将资源和人力转移到履带式装甲车和坦克的制造上,这样并不会减低部队装备的更新能力。当然,性能合适的轻型装甲汽车我们还需要一部分,侦查部队还需要它们。”
装甲汽车具有强有力的老牌铁杆支持者,装甲汽车在国内战争时期可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对于他们的一片反对声,林俊自有办法。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解决北方的问题,我仔细研究过那里的地形。”林俊示意工作人员换上自己带来的芬兰地图,再取出了亚历山大为他搞来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