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苏联英雄>第二百三十二章 白色死神

是一片林地间树枝与白雪交织的小台地,断裂的老树了一切生物的印记,从几米外朝这里看也是一片自然景象。 ,就在台地一侧地形稍凹进去的某处,一个无法察觉的枪口随时会射出致命的子弹!

瓦西里-格里戈里耶维奇-扎依采夫一动不动的潜伏在老树下的临时掩体内,头上是树枝和积雪构成的薄薄顶盖,前方只有两个借助树枝隐蔽着的小观察射击孔,而掩体的出口在身后三米外,人需要倒退着才能出去,有地形掩护通往后备阵地。他很满意这个自己挑选的掩体,更满意是边上自己的观察员卢德维克-叶戈维奇-沃斯特夫、这个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学生。

虽然这里并不是封锁小路最好的狙击点,但瓦西里不会选择左边十五米开外的那个小台地、或是路对面的那颗枯树:那两个地方虽然视野开阔隐蔽条件也好,但如果自己是芬兰人,估计也会对那两个地方特别注意,那两个教科书式的最佳位置不是自己这样的狙击老手的第一选择。而现在这个地方综合考虑是最佳选择:不显眼也不糟、一切都是平平常常,就是最好的狙击手从对面看过来也不会首先注意这里,这里实在太普通了。

左后方30米外是个轻机枪掩体,能给自己足够的火力掩又能消除对方火力对机枪阵地的威胁,当然前提是需要机枪阵地暴露自己的位置之后。

自从去年被副国防人民委员“踢出”卫队,瓦西里已经在列宁格勒军区担任了一年多地狙击训练营教员。经过自己言传身教培养出来地狙击手也已经有一百多个。这批人估计现在也正同自己一样潜伏在芬兰的密林里。

罗科索夫斯基副司令员对瓦西里还真的是非常看重,能让林俊特别推荐、还让保克尔特殊安排地内务部狙击高手在哪里都会被重用,这次如果不是有去年安德烈同志“你的使命在密林”和自己再三的请战报告。军区里是怎么都不会让自己到一线亲自参战的。

边上的卢德维克正用一台加装了自制遮光镜的7倍望远镜观察树林中地情况,他左侧是一支捆了茅草的pps39冲锋枪,后侧纳甘步枪,一边还有条细绳,那是他布置的一个陷阱拉绳,绳子那头连着左边台地上的一个假人。只要一拉绳子那边就会冒出半边戴着皮帽的脑袋。

作为一个起码要呆上两天的狙击阵地,瓦西里和卢德维克不得不多做点准备,还在不远处给自己弄了个后备阵地,那些由猎人和护林员组成的芬兰小分队中也不乏高手,多个陷阱多个掩体就能多份保命地资本。

透过射击孔能听到趁着中午出来找食的小鸟叫声,瓦西里暂时放松了一下自己的神经,缓缓的往后退了半尺,让自己地姿势舒服些:有掩体的掩护外面不可能看到自己地动作。也听不到里面两人的小声谈话,不然瓦西里宁可一动不动等到3时后天黑再活动身体。

~|经过伪装的步枪的。加上pu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是最标准也是最简单的狙击手装备,|可靠。那玩样虽然比pu瞄准镜看的更远更清晰、精度更高,但它太精密了。再说林地里最多也就是两三百米的射击距离内用不着那玩样,还不如简单的pu来的可靠。

副国防人民委员的礼物瓦西里也没有乱扔,那支精密的瞄准镜就躺在自己一边的背囊里,如果需要他就能快速换上,不过要打上两发弹后才能校准,瓦西里希望这段时间自己都不需要这么做,那样实在是太危险,除非在后方做这项工作才是安全的。

卢德维克在自己的学生里枪法不是最好的,但也算过得去,这个英俊的俄罗斯小伙子是个西伯利亚护林员的儿子,具有超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从小就从身为兼职猎人的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在森林里生活的一切本领,布陷阱和林地追踪是把好手,甚至比自己还要出色,是作为观察员最好的人选。

自己已经训练了这个红军战士(军衔)6个星期,作为最近一批学员里自己最喜欢的小伙子,瓦西里让他担任自己的观察员,而且这个才18岁的小伙子不仅狙击步枪打得过得去,pps39的射击技200内连条行动迅速的猎狗也别想躲过他的点射,必要时能给小组足够的撤退火力掩护。

感觉到有点热,瓦西里脱下了脑袋上的皮帽,连斗篷也摔到身后,挪了一下身下的防潮垫。军区里给狙击分队配发了冬季特种装备,自己皮帽的里子竟然是层昂贵的水貂皮,外面是厚厚的羊羔皮,而全套特种防寒外套和靴子是苔原地区出产的驯鹿皮做的,靴子里还穿了双羊毛织成有点像家里穿的软靴一样的厚防寒袜,最里面才是双冬季标准羊毛袜。

上头对芬兰森林的严冬算是做了最充分的准备,瓦西里估计靠这身行头和背囊里的特供高热量海豹肉,就是夜间气温达到零40不生火也冻不死人,挨上几天没多大问题,更不用说自己和卢德维克一直以来就习惯了寒冷。

估计现在掩体外气温也就是零下十几度,而掩体里还要高上那么五六度,自己不热才怪。他注意了一下全神贯注的卢德维克,昏暗的光线下能看到这个小伙子脑门上甚至在出汗,看来来自雅库茨克的小伙子显然还不习

这么高的温度”下穿地如此厚实。

雅库茨克什么地方?那里冬季气温能达到零下六十度,窗户有三层。城里街道上常常是白蒙蒙地冰雾。连出售的牛奶都是要用锯子锯开才能卖的冰块!

小分队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二章 白色死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