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苏联英雄>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们是死神的使者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们是死神的使者

这里是狙击手的世界,就是今晚还不能上前线的学员也都有着让一般士兵羡慕的枪法,瓦西里说的“用手”去瞄准他们也听说过,但长时间的军队训练让他们淡忘了什么是凭感觉。

古罗夫让新学员们见识了什么才是用手去瞄准——三枪,枪枪击碎50米外抛到空中的酒瓶,这让来自西伯利亚森林的学员也大声叫好。

古罗夫射击时枪是端着着,根本没用眼睛瞄准,他和济金都有这一招绝活。希多连科倒没他们两个那样神,但150米内打中个走动的人还是没有问题的:他更像瓦西里,是名标准的狙击手,而不是内务部训练出来的怪胎!

有这样的快速精确射击能力,他们当然用不上才2.5倍放大倍率的pu瞄准镜:如果是在森林里,突然出现的近距离目标根本就不用时间去瞄准,保准一枪放倒一个,这样3—8倍放大倍率的变倍瞄准镜就能更好的执行自己的任务——狙杀远距离目标。

狙击手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就是狙击手存在的根本目的。无论是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和火力支援,狙击手就是敌人头上挥之不去的恐惧,就像一把随时都会落下的利剑!当被狙击手盯上时,任何部队的战斗意志都会大受影响,因为从那一刻开始没有什么是安全,也许下一刻就有一颗子弹结束你的生命。

执行指定狙杀任务,可以是一名狙击手,也可以是2人小组,其中一人侦察,一人狙击。这次瓦西里按照三人的特点给他们找了三个观察员。都不配备狙击步枪,而是携带ak47。像分配给希多连科的观察员伊凡中士,家在遥远的远东泰加森林地区,在300米内能把普通的ak47突击步枪当狙击步枪用,单发射击一枪一个准。但很奇怪,伊凡的远距离射击能力一般,部队送来就是当观察员培训——他还有一副在老家练就地跟踪和观察的能力,布置的陷阱小到兔子、大至狗熊都不能幸免。

这次学校执行军区的命令。并不是什么定点清除一类的任务,而是巡逻狩猎和破坏,这需要他们主动而自由地伏击任何值得痛下杀手的目标,适应扑朔迷离、形势变化难以预测战场环境,自主杀戮,这能收到奇效。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摧毁敌人地士气!

芬兰人的狙击手是可怕的,在北部森林地区。只有红军的狙击手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消灭法西斯的狙击手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古罗夫几个在校抢之后临时给学员们上了一课,能得到内务部高手的指点是很好地机会,所有人都认真求教。其实也没什么好教的,瓦西里和教员们早就教会了他们的一切需要知道的东西。

拉多加湖北侧50公里红军阵地,在午夜这里迎来了四个援军。四个人支援一个步兵营。这在平时步兵同志们一定会气得大骂,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来的是狙击手。

这是四个从头到脚、背部、后腿全都错杂钉挂着绿色、黄色地布条,脸上更是涂抹得黑一道绿一道的狙击手。狙击步枪上也都缠满丝丝缕缕的布带——这样的装扮进入森林,立刻能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来人是内务部地狙击高手,而在检查证件时让步兵指挥员楞神了一秒:不是他曾经见过的内务部证件的式样,其中一个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是克里姆林宫卫队成员,而另一个干脆就是“契卡”的工作证。

济金和希多连科一组,因为济金最早加入的是“契卡”,他一直用 “契卡”的证件,只不过后面有他的工作单位注明。“契卡”里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军人。济金这样地身份证件一点也不奇怪——当然不奇怪是对莫斯科高层而言,对一名普通的步兵指挥官就太奇怪了。

“契卡的人怎么到这来了?”

芬兰人已经有一天多没有出现,步兵在这里完全就是防守,有点无所事事。济金可不想闲着:芬兰人不来他们过去,要让芬兰人不安稳。

步兵营长可指挥不动这几位爷,既然他们要去也不阻拦。

“如果没有芬兰军队大举进攻,也许我们一周以后回来。”古罗夫撂下这么一句,就带着自己的观察员和希多连科小组各自行动。

黑夜完全掩盖了希多连科和伊凡的身影。两人如同夜色中的幽灵融入到无尽的森林中。这里将是他们的猎场。

连夜绕过几处芬兰人地哨所,希多连科不想在这些低价值目标身上浪费时间:在天亮后。在芬兰境内地一条简易公路边构筑了狙击阵地。

伊凡选的阵地环境非常好,这里距离公路只有100米不到,往左看一直能控制一公里远地位置,一旦需要撤退,后面就是茫茫森林,只要往里一钻,除了军犬之外别想找到目标。伊凡认为这样都不保险——安全撤退是他要考虑的,在身后位置还用拉发手榴弹搞了两个陷阱。

这样的任务不需要构筑过于复杂的阵地,只要找个够隐蔽、能档机枪子弹的地方就成:这会两人就等在一块突起的土堆后面,完全融入到了林间小草和落叶之间。

“孤独而漫长”,——长时间的野外生存需要有方便而安全的隐蔽场所:阵地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长时间隐蔽的需要,既要靠近水源,又要保证雨天干燥不积水、热天凉爽可通风。伊凡不愧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们是死神的使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