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苏联英雄>第五百一十五章 远没有结束——下

第五百一十五章 远没有结束——下

林俊只是微微点头,并没有多少表示,中央的决定完全在自己的预料之中,只不过没想到会在这功夫给自己通知:实在太急了点。

和外面近乎零下30度的气温相比,装甲运输车车厢内要暖和不知道多少,这里按照苏联特色布置有暖气,而驾驶员按照命令,在林俊座机抵达前20分钟就启动发动机在等待。

一个相对庞大的警戒车队,单单新式装甲输送车就有12辆。在车队最前头开道的是6辆在挎斗前部上方加装了пд7.62机枪的苛灸ν谐导由霞菔辉惫踩人,坐在后座的成员就将突击步枪直接拽在手上,因为今晚车队极有可能会同德国人“遭遇”。

装甲输送车上有个小炮塔,14.5毫米大口径机枪虎视眈眈,差不多都顶的上“步兵战车”!在车队最后押尾的是三辆满载士兵的嘎斯1.5吨小型卡车——这将是副统帅在明斯克出行的全套行头,如果不是因为德军已经投降,朱可夫大概还会给林俊准备一队t34!

也正因为德军已经投降,很大一部分投降的德军部队将通过城区押往东边,他们之中的部分幸运儿可能会享受在闷罐车厢里呆上一大段时间直送西伯利亚劳动营的待遇,运气不好的就难说了。

车队刚进入市区,就看到道路两侧火光熊熊,每隔一段就有燃烧着的废油桶和火堆,红军士兵正用枪口和刺刀驱赶一队接一队德军往东方走。

通过为ak47准备的射击口和观察孔,车里的林俊能看清个大概:和记忆中的一样,外边正在担任押送任务的红军士兵对这些投降的德军可一点也没客气,俘虏中有人稍微走地慢了就直接用枪托砸!

不去特意的要求这些押运的士兵,他们有亲人、朋友、战友死在了战争中。你能指望他们对被俘的法西斯仁慈?!那是不可能的!

“停车。”林俊对窝着坐在身边的兰德斯科奇说。

“元帅,您要下车?这会外边还没有完全肃清。”卫队长可不想元帅出现在一大群押运中的德国战俘面前,给副统帅配备这样一队武装到牙齿的武装车队,就是要防止出现一堆不长眼地德国俘虏。

昏暗的灯光,兰德斯科奇看不清林俊的表情,但知道元帅不会因为自己的“多嘴”而责怪自己。

“你下去,告诉押运的军官,要尽可能多的把德国俘虏完完整整的送往后边。你就告诉他们。后方需要劳动力,你没发现那些俘虏就是非常好的矿工吗?”

“是,元帅。”兰德斯科奇不是傻瓜:整个战役中俘虏地几十万俘虏可都是壮劳力,用来作为干重体力活的苦力可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至于有没有违反什么国际法——这不在哥萨克需要考虑的意识范畴里,连副统帅都这么说了,那就是真理!

没加入《海牙公约》,这一切理所当然!难道让苏联白养着一群法西斯战俘?林俊手头可没那么多资源!如果1万个战俘在押送到西伯利亚前消耗了几百个还能够接受,但看外边这架势。估计损失一半都不是没有可能,顶着名义上的“后勤老大”地林俊可肉痛!

“要把押送俘虏的要求对所有押送部队提个醒,免得半路就全给整死了!”

押送战俘可是苦差事,全世界军队都一样:“战俘暴乱”一类的报告很常见,特别是在某种默许的情况下。这会林俊都感觉自己脑袋上似乎长了两只角。西方式地恶魔,至少将来德国人会这么看自己。不过相对于这会手头没几个劳动力、正在西伯利亚虎视眈眈等待法西斯战俘的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林俊脑袋上的尖角显然会短得多!

对自己人都能心狠手辣,不用说对法西斯了。不过贝利亚不仅仅是侩子手。还是非常有能力的,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他会将手头的一切资源发挥出极致的效能。

在兰德斯科奇的示意下,整个车队短暂停顿地一会:在外边疲惫不堪的德国战俘看来,这个车队的士兵在火光忽明忽暗的映照下是如此的恐怖,看着随时都会进行机枪扫射!

不过,显然那名下车军官对押送队军官的交代非常有效,那些凶神恶煞的苏联士兵不再往死里打跟不上队列的俘虏。而是允许其他战俘将他架着行进。

绝大部分俘虏已经懒得思考,但还是有极少数人认为自己刚才一定是碰到了好人——只是他们这会被严寒和饥饿折磨地不怎么灵光地头脑还想不到这“好人”是别有用心,而他们悲惨的押送旅程才刚刚开始,更恐怖地是他们不知道有个叫贝利亚的在西伯利亚等着他们!

车队再次启动,车里的林俊知道包括刚才遇到的那一队战俘,这次俘虏的30余万德军俘虏能活着回到德国的十中无一,有个一两万能活着回到家乡就不错了。

“仁慈”——这个词不适用与苏德关系上。

如此之高的战俘死亡率,不能单单认为是苏联对待战俘的政策原因。林俊这会在车厢里忽然想到了一件他记忆中印象非常淡的事。如果不是刚才同德军战俘遭遇,他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想的起来。

现在他想到了。这对苏联和苏联人民一定是好事,不然就是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的苦难还会困扰苏联——这个苦难就是苏联人谈之色变的饥荒!

林俊能干扰军队、国家的建设,干扰战争的进程,但他最厉害也是个人而不是神,他管不了这天气!

1946年苏联将会发生严重自然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五章 远没有结束——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