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苏联英雄>第五百七十七章 来自北方的压力

第五百七十七章 来自北方的压力

两艘f级驱逐舰以18节巡航速度一直向北,在东方远处出现的一架西班牙巡逻机的注视下离开菲尼斯特雷角沿岸,沿着比斯开湾西缘与大西洋的分界线航行。它们将一直以这样的航线前往威尔士,而不是转向东北前往英吉利海峡。

运送苏联代表团责任重大,虽然从英吉利海峡过多佛尔海峡抵达伦敦的航线抵达首都最近,但在法国沿岸会遭到德国空军的威胁,加上海峡里遍布自己人与德国人同时布下的水雷阵,要在沿着水雷环绕的狭窄航道里注意来自空中的威胁,这不比穿过针眼容易多少!

英国人竟然被自己的水雷阵难到了,但这也不是第一次,没什么好丢脸的。德军在法国沿岸部署有不少空军基地,虽然基本停止了对英国本土的空袭,但对英吉利海峡的空中控制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至少在今年初还是如此。“火龙”号要绕道,不过似乎有人并不认为经过英吉利海峡是件难事,而且是德国人!

电讯室接到司令部的一份电讯,值班员在有点难以置信的同时立刻将电文送到舰长室。

“不可能!德国人疯了!”这是麦克纳尔蒂少校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

是什么让舰长先生如此惊奇?因为有一支德国舰队竟然在白天试图穿越英吉利海峡!这简直就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自从1588年格拉夫林海战和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后,还没有任何一支敌对国家的海军敢于挑战大英帝国的海上尊严,胆敢公然穿越大英帝国后花园的“水渠”——英吉利海峡!

麦克纳尔蒂立刻召集军官开会,连苏联代表团的列昂诺夫少校也在应邀之列。出于一名出色海军军官的意识,舰长先生判断出电文中提到是事会同苏联战场有关。

德国海军的“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在一群驱逐舰和强大的德国空军战斗机掩护下,在大白天穿越多佛尔海峡,就像一群不要命的敢死队一样杀向东北!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对德国人而言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有人第一时间都认为德国人疯了,这简直就是自杀性的行动!不过随着电讯室不断有电文传来,军官们的表情越来越糟——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对德国人的这一行动竟然没有切实有效的对策,原因就是德国人的行动太疯狂、太出人意料,反应不及!

电文在整个北大西洋都能收到,本土在调集一切能够用得上的力量,不过在目前的突发情况下显然很多战舰鞭长莫及,这里面当然包括“火龙”号在内的两艘驱逐舰,它们距离英吉利海峡还远得很。

这样疯狂的事只有疯狂的人才会决定,而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恰恰就是个从不缺乏疯狂的人!这个行动就是由希特勒亲自下令执行,换成别人可没这么疯狂,也下不了如此决心。

这事还得从去年3月份说起,当时“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结束了两个月代号为“四轮车”行动的海上游猎后,带着击沉22艘运输船总吨位达11.5万吨的辉煌战绩回到法国布勒斯特港。

而在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在同苏联北方舰队强大的战列舰编队交战中被击沉、“提尔皮茨”号重创后,这两艘姐妹舰便成为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水面舰艇,更是英国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心要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

对了对付这两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北大西洋的德国战列巡洋舰,英国人不得不派出重兵应对。txt全集下载/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英国皇家海军不仅在直布罗陀和斯卡帕湾分别部署了h舰队和本上舰队,从南北两面进行严密封堵,而且不断派出飞机轰炸布勒斯特港,使得这两艘极具威胁的大型军舰被困在布勒斯特港,难以出击。

加上同在布勒斯特港的“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德国这三艘大型战舰除了发挥着牵制英国部分舰队的作用,根本就是港内的摆设,还要派出大量防空力量保护它们,这是手头水面大型战舰不足、急于阻断北方航线对苏联支援的希特勒难以忍受的。

“火龙”号舰桥,军官临时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列昂诺夫站在边上一声不吭,不知道在想点什么。

“自从美国参战后,在北方航线上对苏联的援助船队也越来越密集,这次德国人的行动显然为的是调这三艘战舰前往挪威,阻断我们对苏联的支援通道。从布勒斯特到德国本再北上挪威只有两条航线,第一是经爱尔兰外海绕过我们的西航线,另一条就是直接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东航线。西航线航行距离较远,在德国空军作战半径之外,而且很容易遭到我们本土强大海空力量的拦截;东航线航行距离虽短,不过在德国空军的作战半径内,可以得到德同空军的空中掩护。”

虽然赶不上战斗,但军官们还是要分析一下情况,麦克纳尔蒂说着,就像是对列昂诺夫在做情况介绍:他说的部下全懂。

“我见过空壳子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巡洋舰,就是德国人原来的“吕佐夫“号,如果再出现这样几艘大型战舰在北方航线,对我们的航运显然会是很大威胁,至少德国人会有再次在挪威北方海域同我们的北方舰队爆发战列舰决战的实力。”

“决战是次要,威胁航运是德国人的最终目的。”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七章 来自北方的压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