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长江口日军军舰的是由波留宁带队的代号“金雕”第一中队,这次由于是短距离出击任务,12架轰炸机都是减少.+大载弹量出击,其中六架轰炸机在弹仓内挂载两枚500斤航弹,机翼内侧再各挂载一枚500斤航弹,其它六架机翼外挂不变,但弹仓里改为6枚100斤爆破弹。 ,这次的行动注定会让他的名字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因为有一条“狼”在吴淞口“等着”他。
由于当时日本海军的防空火力在并不强,波留宁大胆的选择了“高——低——高”的出击方式,也就是在轰炸日舰时将会降低高度以保证命中率,攻击时将降低至1500米高
早晨八点半刚过,12架sb-2轰炸机在8伊的护航下抵达吴淞口,而此时在水面上正由少量的驳船在进行登陆作业——从三艘大型船只上卸载支援淞沪战场的日军士兵和物资。
今天是个多云的天气,云层很低,出于领航机位置的波留宁透过云层间的空袭一看海面就来劲——三艘大型船只中的两艘应该是排水量在五六千吨左右的普通运输船,而第三艘从远距离上观察应该是艘三炮塔的重型巡洋舰!
“全体注意,我是中队长波留宁。现在我命令:一至六号机交叉轰炸日军巡洋舰,单号从左、双号从右,七至九号机轰炸近端运输船,十至十二号机轰炸远端运输船!攻击高度1500,
恢复了中队长的命令后,各机按编号分散开,扑向各自的目标。
“青叶”号重型巡洋舰是日军的宝贝疙瘩之一,1927年9月竣工,满载排水量接近一万吨,,航速33节,装备有三座双联装200毫米炮塔,还有四门120米高平两用炮和几座25毫米高射炮。去年刚完成大修,这次它窜到吴淞口来输送登陆部队,昨天下午刚抵达,这次任务完成后就将返航回本土进行现代化大概装。(“青叶”号重巡在历史上曾经在太平洋战争中“赫赫有名”,有“所罗门之狼”之称。)
“青叶”号在昨夜就已经开始登陆作业,但碍于风浪过大,直到今早都还没有将运载的物资卸载完,这对它来说非常不利,全舰上下为此提心吊胆:前段时间日军的登陆除了遭受到一些小规模的炮击外,基本就没这个担忧,因为当时中国的海军还不足以对它构成威胁,就是那些让老迈的“出云”号巡洋舰吃尽苦头的鱼雷艇在这里也是无用武之地,而天皇的空军又牢牢的控制了制空权,虽有少量中国飞机曾经轰炸这一区域停泊的舰船,但威胁不是很大。但从昨天开始这一切都变了——“龙骧”号沉了,“加贺”号成了个空壳已经返回本土,而天皇的空中骄子们也是十之去九。现在的“青叶”正紧绷着神经,防备着空中的潜在威胁——能炸成“龙骧”,它“青叶”也不得不防。
而今天早晨的天气又对它非常不利——云层低且有断层,万一飞机来袭很难发现;就是发现了也不好反击。更要命的是:卸载货物是要抛锚的!只能加紧作业,卸完货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为了防止万一,它还一早就放出了搭载的90式水上飞机,作为自己空中
一直提心吊胆到上午8半,日军水兵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空中传来大批飞机发出的发动机轰鸣声,但就是无法看清敌机来袭的精确方位。此时,它的通讯室里也响起水上飞机领航观察员的呼叫声:发现敌中型轰炸机,数量约十架—————”
突然间通话器里的声音变得声嘶力竭,而且还有金属撕裂声,然后就是一片寂静。
阿廖莎是今天为轰炸机第一中队护航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他的飞机昨天晚上才刚完全修复——昨天第二次出击时他座机的机翼上还有几个弹孔。驾机刚到吴口上空,他就发现一架日军的水上飞机——这是日军的眼睛!
出击前的会议中就有指示:一旦发现日军的巡逻机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无论是谁先发现。阿廖莎在发现日机的一瞬间就驾机扑向日军飞机——也许报告后再攻击的这几秒钟时间就会左右战局。他在调转航向加大油门这一系列动作后才有时间向编队指挥员通报这一情况,而这时他的伊1.
90式水上飞机的观测员非常称职的做了自己的工作,可快速行动没有留给他足够的报告时间——300外的阿廖莎已经对着这架笨拙的水上机四管齐射,一直冲至不足50米才脱离攻击。空中解体的90式水上机也宣告了“青叶”号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一双眼睛。
日军操纵高射炮的水兵们是严阵以待,仔细监视着空中飞机发动机声传来的方向,但是云层干扰了他们的观察。远处的云层断层中虽然会隐约出现轰炸机的身影,但“青叶”上的那四门120米高炮却只能进行干扰射击——轰炸机眨眼就不见,只能按照推测射击,这根本就是盲人瞎马一般。
“青叶”号的船长下达了紧急的命令,但已经预热的轮机起码还需要3钟才能输出动力,可惜,“青叶”已经没有这宝贵的3钟。
下面的日军水兵在密切监视天空,空中的苏联飞行员们也在注视着海面:波留宁这边的三架sb||排列。波留宁按照刚才看到的目标方位,将飞机缓缓下降,突破云层出现在“青叶”好的水兵视线里。
“青叶”号上的高射炮手快速的调整射角,而那些25毫开始突出火舌——日军高射炮手中的那些老兵已经发现情况不妙——天上的轰炸机已经进入投弹前的直线飞行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