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万妖伐天>第184章 和氏璧的踪迹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邯郸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邯郸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璧,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所谓“价值连城”,这个成语的由来,也是如此。”

古月讲完,又继续说和氏璧之后的历程。

“后来秦灭了赵,然后统一六国,和氏璧自然也就归了秦始皇所有。”

“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那时候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

“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命良工将此玉琢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这样,和氏璧就成了‘传国国玺’。”

“秦二十八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风浪大作,有人献策丢宝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说来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风平浪静。”

“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持玺挡道,奉还秦始皇曰:‘持此还祖龙。’”

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玺,该人即化作一阵清风而去。不久,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据《史记·秦本记》,秦始皇‘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即以此玺为天子之权的象征传给扶苏。”

“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玉玺传给二世胡亥。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把璧献给刘邦。”

“刘邦入咸阴,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和氏璧就成了天下的象征,类于镇国神器‘九鼎’。”

“刘邦建立汉朝,并把秦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印,从他起,将玉玺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自此,和氏璧正式成为‘传国玺’。”

“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的皇帝刘婴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大臣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孝元太后身为汉朝的皇太后倒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这件事情《汉书·元后传》有记载。”

“据说摔坏了玺纽的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东汉光武帝刘秀打败了王莽,夺回传国玉玺,此玺又成了汉家天下的象征。”

“损毁了这一角……却造成了数百年中原动乱,最终天下再无和氏璧……”一直不说话的关羽却突然悠悠叹息……。

这时貂蝉神情复杂的看了关羽一眼,道:“到了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群雄逐鹿,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此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见城南甄官井中隐隐冒五色彩光,使人下井打捞。捞起一宫女服装的尸体,显见那尸体已经有很长时间,却未腐烂,尸首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打开里面有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关羽叹息一声,接过话,道:“孙坚意外地得到玉玺,送给了袁术,袁败后归汉献帝。然后曹丕废汉自立,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玺,并自作聪明地在玉玺一侧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汉传国之玺”。”关羽说着,忍不住又骂了一句:“窃国之贼。”

貂蝉的神色倒是平复了下来,道:“可惜,曹丕也没能拥有那宝物多久。只过了四十五年,这颗玉玺又传到了司马炎的手中。司马炎倒没有再在上面刻上什么“晋受魏传国之玺”的字样……。”

“要是都像曹丕这么刻下去,后来抢得皇位的皇帝们恐怕就没地方去刻字了。”古月开了个小玩笑,可是关羽和貂蝉的神色却都没有开玩笑的心情。

“接下来,想必每个中原大地的生灵,无论人还是妖,恐怕都知道了……”貂蝉长叹。

古月想起那段历史,也忍不住神情沉重,点点头,道:“五胡乱华,汉人绝种。”

五胡乱华,死亡平民1000万以上。

五胡乱华时,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


状态提示:第184章 和氏璧的踪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