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喜稍微费了点口舌,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谓靠山吃产靠海吃海,种水稻这事有点扯蛋。再说咱北山县就有现成的野生海滩嘛,虽说是养殖区范围小了点,但是养千亩牡蛎不成问题……我早就想好了,我去跟市委谈谈,由市委出面跟临海镇那边商量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等牡蛎收获了都送去我的厂里,加工成高档的蚝油,配西餐也行,甚至可以出口创汇!”
张汉听的大为心动,又有怀疑:“这想法倒是挺不错的,但是养牡蛎靠谱嘛?”
赵大喜回答的很坦率:“说靠谱也未必,养这东西基本上属于看天吃饭,真要来一场台风瘟疫什么,一年下来基本上也就赔光了。”
张夫人小吃一惊,更怀疑了:“大喜你没事吧,风险这么大的生意咱就别做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只有张汉没说话,隐隐觉得赵大喜的本事,远不只这么简单。
果然赵大喜洒脱一笑:“嫂子你只知其一,我已经领人去考察过了,我们北山的海滩属于内海风浪不大,水质又好,我们去临近县市收一些半成年的蛎苗,七八月份放养下去,只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增肥,元旦前后差不多就可以丰收了,反季节上市还可以卖个高价。”
张汉夫妻包括高成昆越听越觉得惊奇,呆看着他神采飞扬的大黑脸,怎也料不到他居然还懂得水产养殖。
张汉呆了一阵深吸一口气:“想法不错,是个商机。只要价格给的合适,半成年的蛎苗大把人肯卖。”
赵大喜心说这也是废话,若干年后临海镇就指望着养牡蛎发了大财,反季节牡蛎远销日韩数国,镇政府都因此富的流油了,他不过是把后人的创意拿来提前用一用。当然功劳好处,都得算在他赵某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