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章子芳就也赶过来捧场来了。
大家都来自中国,而且今年中国跑来柏林参加电影节的就这两个剧组,互相捧场,自然是很应该的一件事。
她一副春风满面的样子,看来是昨天诸事顺遂。
等到把她送进去了,几个国内跑来报道柏林电影节的记者也陆续到来,大家握手,合影,然后送进放映厅。
接下来,随着放映时间点的到来,陆续有一些重量级的影评人到来——其实按道理来说,影评人嘛,就是靠写影视评论吃饭的,有资格被柏林电影节官方邀请来参展,而且还是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当然值得一看、也值得一评。
但实话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这部往往就看不了那部,所以这个时候,人面熟不熟,人脉到没到,就比较关键了。
李谦在欧洲电影圈的人脉接近于零,但约翰·戴斯这些年纵横欧美电影圈,虽然主力是在好莱坞,而且做得更多的也都是些商业制作,但在他过去十几年小二十年的制片生涯中,还是制作了不少的文艺电影,往欧洲这边跑的次数,也是绝对的不少,所以在欧洲的电影圈子里,他自有他的人脉在。
现在的他,是美国东方梦电影公司的小股东,担任总经理,某种程度上来说,暂时可以算是给李谦打工的——当然,可以理解为大家共同创业。
李谦有电影要角逐柏林电影节,他虽然对一个年仅二十来岁,而且还是中国的电影导演在柏林拿奖,并不抱什么希望,所以也很难谈得上出死力气的帮忙,但举手之劳的事情,他还是很尽力的——这也算是他在向李谦展示自己的一部分实力了,在欧洲电影圈子里的实力。
所以,重磅的影评人,还真是来了好几位。
不少柏林当地的,和法国、意大利、英国几家比较知名的报刊派到柏林电影节的记者,也在跟李谦握手、要了签名之后,进了场。
嗯,在当下的欧洲,当柏林电影节的官方公布了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入选电影名单之后,欧洲各地对《红高粱》这部电影的报道焦点,非常整齐划一地放在了“东方哥坛巨星的导演作品”上——在他们眼里,李谦是以乐队主唱而进入欧洲人的视线并获得了欧洲人的喜爱,而现在,拍电影,似乎成了他的副业。
所以,他们来看电影,对李谦这位东方传奇巨星的兴趣,显然是明显的超过了对他的电影《红高粱》的兴趣。
“歌星玩票性质的拍了部电影,都能进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大概就是当下这些来自欧洲各国的影评人和记者们,对李谦和《红高粱》的看法了。
等开始放映的时间点差不多快到了,李谦转身往里走,秦晶晶捏着手里还没有发完的宣传画册,也赶紧追上去,但忍不住小声地道:“好像坐不满吧?”
李谦扭头看她,笑笑,“你还想坐满?”
一个中国导演的中国作品,此前在欧洲的电影圈籍籍无名,进了主竞赛单元,来参展,但也基本上没做什么像样的公开宣传——就这样,走进放映厅大概瞟一眼,上座率差不多有八成还多,已经是很不错了。
一方面是李谦作为导演,算是有点明星加成,另一方面,约翰·戴斯的人脉还算比较给力了。再说了,好歹也是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还是会有很多电影爱好者在完全不认识导演和绝对听不懂中文的情况下主动跑来刷片子的。
李谦他们几个主创过去到前排坐下,时间一到,放映厅里的大灯熄灭,座椅上的观众也都很自觉地停下了说话。
然后,大银幕亮了起来。
《红高粱》的全球首次公开放映,正式开始。
放映厅内,逐渐安静到没有了任何的杂音——来之前大家就都知道这是一部中国电影,而且没有德语或英语配音,只有特意为全球其他国家的观众特意匹配的英语汉语对照字幕,但既然来看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心里都还是多少对这部电影抱有一丝期待的。
尽管……这个期待值在他们的心里,可能并不高。
电影开始放映,看了大概才一两分钟,都还没进剧情呢,李谦低下头,想了想,扭头跟傅学隆交代了几句,然后猫着腰站起身来,独自一人溜了出去。
第一排嘛,很方便。
秦晶晶居然马上就追了出来,问:“你不看呀?”
李谦摆手,“不看了!剪片子的时候,我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你回去看吧,记得留意一下观众们的观看反应。”
秦晶晶“哦”了一声,站住,但是看李谦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就忍不住又快步追上去,问:“你干嘛去?”
李谦扭头看她,“买包烟。”
秦晶晶问:“你不是不抽烟抽雪茄吗?”
“但是我现在特别想抽一口啊,雪茄在酒店里呢,烟斗也在酒店里呢!”
秦晶晶不放弃,一直跟着李谦到了影院门口。
李谦站住,看着她,“干嘛跟我出来,回去看电影啊!”
秦晶晶略有些扭捏,然后才抬头跟李谦对视着,突然问:“你是不是……也有点紧张啊?”
紧张么?
这个问题还真是把李谦给问住了。
按说这个时候,自己的电影第一次公开放映,身为导演,李谦是应该略带着一些紧张,还有一些期待、担忧地坐在放映厅的第一排,津津有味地和其他人一起再看一遍自己的作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