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大车队穿过城门洞,隆隆的滚过城门,从东大街往后面的大路一拐,就消失在黑漆漆的黑暗中。
韩光定那是压着大车队的最后一辆大车一过了城门,立刻就高喊了一声:“关城门”。吱呀咣当一声城门就在韩光定的身后关上了,接着顶门杠往下一落,基本就没韩光定他什么事了。
喊过来一个小卒子扔给他三个鹰洋让他去打点酒过来,好跟老兄弟几个好好喝喝。
今天自己最少赚了二百多两银子,简直就是发了大财。
一队队的巡街的兵勇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城门前经过,提醒大家宵禁的时间就要到了。
整个济南府城除了各个衙门口那高高挂起的气死风灯,就全部悬入了黑暗中。
徐徐的微风将各个城楼上,点点的灯笼火吹的忽明忽暗,将城门的四周照映的忽隐忽现,根本看不起四周的动静。
远远的传来更鼓声:“咚!咚!,咚!咚!,咚!咚!。”
紧跟着就响起了巡夜的更夫悠长的声音:“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笃笃(dudu),咣咣。”(这里的时间是晚上九点)
(更鼓的时间是这样的: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更鼓是更鼓,巡夜的更夫是巡夜的更夫,这个其实是两码事,因为更鼓全城可能就一个,所以更夫就是听到更鼓响后,才巡夜敲锣和竹筒来报时,一般更夫是两人,一人拿锣,一人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搭档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说的就是一起熬过黑夜。)
清末的宵禁制度,大概是在一九几几年之后才取消的,那时候电灯的出现改善了照明,所以宵禁才取消,而猪脚所在的年代,大概是二更天左右就开始宵禁了,三更天出来就要被巡街的抓起来当盗匪一类审讯。xh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