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杨屹询问,杨二大致解释了一番。
这就是,利用这些来自创造者的技术,制造一个尺度达到恒星系统级别的,哪怕比不上庞大的阿尔法星系,也能够容纳上亿个恒星系的空间碎片,并且利用创造者留下的物品,也就是被杨屹称为“矛盾”的物品为空间碎片提供稳定存在必须的原能,使空间碎片不再需要从三维宇宙中获取原能,也就跟三维宇宙脱离了关系。因为不需要跟三维宇宙关联,所以不用留下进出三维宇宙的通道,或者说进出这个空间碎片的权力掌握在内部人员手上。外部存在就算有着极为强大的实力,因为不知道这个空间碎片的位置,也就无法靠自己的实力进入空间碎片。
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只有恒星系统级别的三维宇宙。
虽然完全无法跟真正的三维宇宙媲美,但是其内部空间足以容纳已知的所有生物,并且为这些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资源。只要加以适当的限制,也就是控制生物的繁衍速度,以及所掌握的技术,那么这个缩小版三维宇宙中的资源与空间足以让南北阿尔法星系里面的所有生物存在数十亿年。如果有必要,而且条件允许,还可以从外面的三维宇宙获取资源,延长这个缩小版三维宇宙的存在时间。当然,对于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几十亿年的时间已经足够的漫长了。
这里面,最为关键的就是对生物做出的限制,特别是科技方面的限制。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这样的限制,很多智慧生物都能够通过自然进化掌握极为先进的科技,比如跨恒星系宇航技术。只要掌握了这样的技术,生物就能离开诞生的恒星系,前往其他恒星系,最终到达所有恒星系,从而知道他们所在的宇宙其实并不庞大,空间与资源都不是无限的。那么在本能,也就是生存与繁衍的驱使下,这些率先掌握了先进技术的生物必然会把其他生物当成敌人。在控制了所有的恒星系之后,这种幸存下来的生物还会寻找突破已知宇宙的途径。
结果很明显,只要有一种生物掌握了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会导致这个缩小版的三维宇宙遭受灭顶之灾。以人类的进化速度来看,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智慧生物能够在短短几十万年内取得突破。相对于缩小版宇宙能够存在的时间,以及相对于三维宇宙的寿命,几十万年显然极为短暂。
当然,所谓的限制,显然不是来自杨屹,或者其他强大的存在。别的不说,杨屹显然不会在这个缩小版的宇宙里守候几十亿年,恐怕也没有任何一个存在愿意在几十亿年的漫长时间内充当众生的造物主。因此这个限制,只能是某种机制,即一种不需要外界支持就能够长期存在的基本现象。
为此,杨二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就是,通过降低缩小版宇宙中的原能密度来提高进行空间跳跃的难度,从而让普通生物无法掌握跨恒星系宇航技术。说得简单一点,原能是空间的基础,降低原能密度等于降低了空间的关联性。虽然在理论上依然可以利用原能来开启空间通道,但是在原能密度太低的情况下,只是获取足够多的原能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哪怕某种生物发现了原能,并且掌握了获取与控制原能的技术,其所在的恒星系里也没有足够多的原能,因此无法获得足以打开空间通道的原能。简单说,如果这种生物已经发现原能是关键,并且知道可以利用原能来进行跨恒星系航行,甚至掌握了收集原能的技术,那么当他们进行尝试的时候,就会导致所在恒星系毁灭。虽然这会导致这种生物灭亡,但是毁灭的只是一个恒星系,而不是整个缩小版的三维宇宙。更何况,恒星系在毁灭之后还能重生,而且在新生的恒星系里面会再次诞生声明。相对于会掉整个缩小版三维宇宙来说,只是一个恒星系与一种生物,显然是很微小的代价。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降低原能密度,还会导致光速减慢。在恒星系的间隔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光速减慢意味着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跨恒星系航行变得更加困难。简单的说,如果缩小版宇宙里的光速只有三维宇宙中的十分之一,那么在恒星系的间隔距离相当的情况下,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跨恒星系航行的时间将延长到十倍。此外,受到时空效应影响,哪怕掌握了利用原能的技术,飞船的最快速度也有达到十分之一光速。如果没有掌握原能技术,没有一种能源能够让飞船超过百分之一光速。这就意味着,从一个恒星系飞往另外一个恒星系,需要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时间。显然,对于绝大部分生物来说,这都极为漫长,不但超过了正常寿命,也超过了一般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等于说,通过限制光速能够让任何一种生物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跨恒星系航行。
用杨二的话来说,在这些限制之下,任何一种生物都只能留在自己的恒星系里面,哪怕进化出了极高的智慧,并且掌握了极为先进的技术,也无法离开诞生的恒星系,无法对其他恒星系里的生物产生影响。虽然理论上,这些生物肯定能够在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时候,知道其他恒星系里面存在跟他们类似的生命,甚至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沟通,但是只限于信息层面的交往,因此相互产生的影响极为有限。更重要的是,这保证了任何一种生物的自杀行为都不会对其他生物构成致命威胁,也不会对整个缩小版宇宙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