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薄雾散开之后的好天气,在一群年轻人的建议下,早餐也改为在室外进行,野餐会就这样早早开始了。伊莎贝拉家的管家是一对很会用心的中年夫妇,女管家采了一大束扎好送给海伦娜,说是代表府上所有仆人祝海伦娜生日快乐,让她得到了第一个小惊喜。
年轻人们坐在大树下,由好天气和好风景引起的愉悦心情带来的是一阵阵轻松的欢声笑语,就算海伦娜为了掩饰心事重重而几乎不开口,也引不起太大的注意,她只需要假装很感兴趣的倾听并偶尔附和一声就行了。
伊莎贝拉不愧为博物学家的女儿,第一个拿出来的礼物就很令人意外,是一架精致的小望远镜,连年轻的男士们都忍不住一个个拿去观看一番,对此赞不绝口。
克拉贝尔和范妮姐妹俩派人从家里取来一个精美的手工银制首饰盒送给海伦娜,首饰盒据说是伦敦最有名的手工艺人打造的,盒面镶嵌着珐琅彩的天使围绕圣母图案,盒身花纹却怎么看都有中国风,居然有莲花和云纹,盒底有制作人的姓名简写。据说这是本世纪中叶,“中国热”在欧洲达到顶峰时非常流行的一种中西合璧的花样。
海伦娜真诚又不失大方的的感谢了她们并收下礼物,然后忍不住因为盒子上的中国式花纹发起了一番讨论,并且发现女士们对此都很感兴趣,很显然,这是一种时尚。
“中国热”自元代欧洲人航行到达过中国之后就在欧洲长盛不衰,因为越来越多的传教士远赴中国,把中国封建时代积累的辉煌文化成果介绍到欧洲,结果在从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末的这100年间,“中国热”达到了一个顶峰,这期间,人们普遍爱好来自中国的物品,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以致于形成了一个新词chinoiseie,就是“中国风”的意思。
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什么法国国王穿着中国服装坐中国的八台大轿啦(规格太低了,才八抬),普鲁士人在宫殿里修中国亭子啦,一度认为茶叶可以治百病啦,本地商人仿造中式花纹的丝绸假冒高档中国货啦,女士们人人都得拥有的中国式小折扇啦,不一而足。要是哪位绅士家里没有装饰几件来自中国的瓷器,简直配不上被称作“贵族”。但到了现在,十八世纪末,这股风潮已经由逐利的商人和冒险家们带头,从最初的向往、好奇转而向贪婪发生着微妙而影响深远的转变。
年轻绅士们都受到过相当的教育,见美丽的小姐们感兴趣,说起“中国学”来便滔滔不绝,谁也不甘在展示学识上有所落后。
海伦娜听他们说到意大利人卫匡国的著作《中国文法》、西班牙华罗《官话简易读法》、路易十四的顾问傅尔蒙的《中国文典》等,让她觉得实在冷门得够可以的中国学典籍,真是无比好奇,因为她完全没有听说过,也想象不到这时代欧洲对中国的兴趣达到了这种程度,她还以为中国热就是之前想到的那些,大多还流于表面的现象。
她这个观点一提出来,自然引起了年轻人们更多说下去的yù_wàng,因为奥古斯汀小姐那蓝眼睛中流露出来的专注和好奇,还有范妮和克拉贝尔的兴趣盎然,他们又建议女士们可以阅读一些更有趣的中国学著作,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和地理的,不像之前那些那么晦涩难懂,事实上还挺有趣。比如很有名的先贤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a基尔契的《中国》。
特别是一个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叫“冯秉正”的法国传教士,他正在编写一部可能长达十几卷本的巨著——《中国通史》,这真是野心勃勃的学术狂人!而且他不但见过这时代的中国皇帝(当时是乾隆晚期),还学会了只有中国皇家才会的特殊语言“满文”。
听年轻绅士们用矜贵、得体的,虽然很谦逊但显得非常博学而他们自己也知道会产生这个效果的微妙语气向小姐们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皇家会使用一种特有的语言,海伦娜有种无法形容的亲切感和荒谬感……
违和啊!简直太违和了!但这却无法回避,因为它们都是事实,是真实的历史!
海伦娜对这种违和感惊讶又好笑,还有种无法言喻的历史悲凉感——西方人对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代中国的研究和窥视从未停止,无数欧洲人不畏艰险,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穿过覆盖半个地球的茫茫大洋,去到遥远的神秘的中国,对中国国情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全方位了解和研究,这种对中国的热情在持续几个世纪之后,在发现了大清朝闭关锁国背后的落后真相后,很快就变成了侵略和掠夺的强烈需求。
当乾隆老佛爷认为西方人是蛮夷,机械钟表不过是“奇技淫巧”,对西方文明毫无兴趣时,法国人却能用法文写出《孔子传》和《孔子弟子传略》等深入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在北京出版。
当清朝在闭关锁国中日益腐朽时,英国人已经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蒸汽机和冲水型抽水马桶——是的,冲水型抽水马桶的发明,是被公认为是英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直到现代还被认为是“卫生水准的量尺”,它的发明,其重要性在很多人看来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
半个世纪之后,这些由双方点点滴滴积累下来的差距,终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爆发了,中国长达千年的辉煌封建文明史,和欧洲长达千年的黑暗封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