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抗战之兵王重生>第540章 扛不住了

赵永福立即让手下一个连长带上一队熟悉水性的兄弟们立即去江面对付鬼子炮艇,本来他是想亲自带队去对付鬼子舰艇的,但考虑到八卦洲附近估计要遭遇鬼子的攻击,自己这边的窝儿不能丢的,还是先让手下兄弟们先去对付着再说。自己在后面看看战况再判断出来鬼子舰队的企图再做决定!

这个时候,南京城周围几乎各个方向都出现了大批攻城的日军,当然在这些围攻南京的日军中,数城南的谷寿夫师团攻击得最为猛烈,这里的守城战当然也打得最为惨烈,守阵地的中央军部队跟谷寿夫的鬼子部队打了一天,就出现了五成的伤亡,而且城南的城廓阵地很快就被鬼子攻占,城廓阵地上的一个团好几千兄弟们全部阵亡,其余的部队则不得不退往中华门的城楼之上,凭借着城墙跟冲上来的鬼子对抗着。

卫戍司令部地下指挥所里,唐长官手下的那几个参谋不断的接听着前沿打来的电话,电话里都是要求唐长官派兵增援的,到处都在告急,到处都传来阵地被鬼子攻克,伤亡惨重的消息,唐长官火了,让手下参谋命令那些前沿阵地上的指挥官:“就是打到只剩下一个人,也得给我守住阵地!”

“武汉方面委员长有什么最新指示?”唐长官觉得这样肯定是守不住南京城的,本来以他的预计,南京城内的二十来万****部队能守住一星期以上的,但今天刚刚一开打,一天不到,城南中华门外面的阵地全部被鬼子攻占,守城的部队战损一半以上,虽然独立师的许师长带着几百个人马赶到那边增援了,但区区一个营不到的兵力对守城有什么作用呢?也就增加一些守城兄弟们的战斗士气罢了。

雨花台那边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虽然胡师长手下的那两个宪兵团拼命抵抗着鬼子的猛攻,但部队伤亡也很惨重,大多数官兵都死在鬼子的轰炸机和炮火之下的,南京城上空现在布满了鬼子的各种飞机,正拼命的朝城内外扔着数不清的炸弹,鬼子炮兵也拼命朝南京城的城墙狂轰着,在这样的立体火力的打击下,守卫雨花台和中华门阵地的部队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赶去增援中华门和雨花台的那几个中央军部队,却还在南京城内磨蹭着,唐长官又气又急,搞不明白这些中央军部队为什么行动怎么迟缓?从城内去中华门和雨花台也就十多公里的一截路程,但这些部队总是以各种理由来推脱,一会儿说前进道路被难民拥堵,一会儿说部队遭遇了鬼子飞机轰炸,总之磨蹭了半天,那些部队还在南京城内转悠着。

而城南这边眼看着鬼子就要攻克中华门和雨花台,唐长官忍不住了,急忙发了一封电报,将南京城内的情况给委员长详细的汇报了一下,请委员长定夺!

此刻的唐长官完全没有当初他在委员长面前的豪情壮志了,现在觉得当初自己确实有些太冲动了,悔不该不听李长官他们放弃南京城的意见,而自个儿将这个南京保卫战的活儿给包揽了下来,现在倒好,南京城的城防跟豆腐做的一样,根本经不起鬼子攻城主力的一击,中华门牢固的城墙竟然被鬼子飞机和大炮给轰开了缺口,雨花台外围阵地也被鬼子抢去,城东和城西又发现了大批鬼子攻城的迹象,城北江面上出现了鬼子的第三舰队军舰,整个南京城即将要被鬼子一口吞下,南京城防朝不保夕了!

没办法了,唐长官只得向委员长发报,他当然不敢提出来撤离南京城,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合着刚刚在半个月前在委员长面前拍着胸脯保证与南京共存亡,说的话还余音绕梁着,这会儿却要求撤离南京城了?

唐长官呆不住了,背着双手在指挥所里来回踱步着,突然一阵巨响,紧接着一阵剧烈的颤动袭来,地下室里的房ding突然流下来许多砂灰,旁边的警卫立即上前,要带着唐长官躲到旁边的防空洞里去,但被唐长官一把推开到:“这里就是地下室了,还能躲到哪里去?”

很快就有手下军官来汇报:“刚才鬼子轰炸机扔下来一颗大炸弹,引起了大爆炸,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大多被摧毁,长官,还是撤吧,趁着现在鬼子还没进城,赶紧撤往挹江门码头那边去!”

“荒唐,委员长还没消息传来,作为南京城的城防司令官,怎么能够丢下前沿阵地上正在跟日寇浴血奋战的部下擅自后撤呢?别再说这事了!”唐长官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已经有些发虚了。他何尝不想早早离开这个地狱般的南京城啊,但没有委员长的明确撤退命令,他要是丢下还在抵抗的部下出城,那就是负有临阵脱逃的大罪,即便跑出了南京城,那委员长也是饶不了他的!

在忐忑不安,如坐针毡的过了一下午,在天快黑下来的时候,手下通讯军官终于拿着一封密电过来报告:“报告唐长官,委员长密电!”

唐长官就像一个掉落江中即将溺水而死的人突然间抓住了一根树木一样,双眼放光,急忙喊道:“快念,委员长肯定有新指示下来了!”

那个通讯军官一看唐长官如此失态,有些惊愕,但很快他就打开那封电文念了起来,委员长在电文中没有明确的下达撤退指令,而是要唐长官根据南京城的实际情况,自己做出撤退与否的判断,还有委员长反复强调,南京是国民政府之国都,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看着南京保卫战中**部队的表现,南京保卫战打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来的对日本战争的


状态提示:第540章 扛不住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