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抗战之兵王重生>第690章 孤注一掷

李大刚手下的那些工兵兄弟们埋设地雷的手段着实不少,一般的触发雷和压发雷自然不用说了,必须得给鬼子备上,这些地雷之间还有绊发雷和跳雷才是更为致命的,工兵兄弟们还埋设了一种连环雷,方圆百米内按照地雷爆炸 范围分别布置了许多地雷,只要其中一颗地雷被触发,那这一片范围内的地雷都立即同时引爆,爆炸 范围是经过计算的,绝不会重复,这样就能有效杀伤进入此区域的所有鬼子,让他们无处可逃!

跳雷的威力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地雷中的空爆弹,用来杀灭那些被附近地雷炸伤而没死透的鬼子,绝对有效果,工兵兄弟们利用带来的手榴弹和手雷埋设好地雷阵后,立即撤回了工事里面,此刻外面已经看得见闯过来的鬼子兵的身影了。

在望远镜里,李大刚发现 冲上来的鬼子人数有千余人,比自己带着的队伍多十倍不止,而且江面上的鬼子舰炮这时候又“哐哐”的朝这边打了过来,一时间阵地周围火光冲天,浓烟升腾,兄弟们根本就没法扑到阵位上去,只得躲在工事的遮掩部里,等着炮击停止了!

但鬼子舰炮炮弹不断呼啸而来,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原来负责指挥舰队的松岛鬼子刚刚接到了长谷川的命令,要他必须无条件的用火力支援登陆上岸的牛岛鬼子,协助他们拿下浦口炮台!

这边牛岛要孤注一掷,李大刚这边还以为牛岛还有主力在,正寻思着要死守呢,韩非要他撤离的电报来了,韩非声称,主力部队已经安全的撤到了浦口以北六十公里的地方了,七十九军主力都已经乘上火车朝徐州方向过去了,断后阻击任务已经完成,没必要在浦口这里再继xu 跟鬼子死磕了,立即撤离,跟上大部队!

李大刚一看这个,急忙要命令手下撤离,但这时候前沿侦察的兄弟们传来最新的消息:“偷袭上来的牛岛鬼子一个联队几乎全部被潮水淹死,此刻朝炮台冲来的是牛岛鬼子的残部,数量不会超过一千人,而且他们还丢失了大批重武器和补给,弹药估计也不会太多的。”

接到这个消息后,李大刚马上就有另外的想法了,虽然韩非在电报中口气严厉的要他立即带队后撤,追上大部队,但他发现 对面的牛岛鬼子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多少花头了,想要趁机全歼这股敌人!他总觉得靠地雷炸死炸伤一些鬼子忒不过瘾了,必须得围住他们,将他们全部歼灭才是真正 的大胜仗。

李大刚的这个想法很冒险,他手下的几个排连长们都不同意,认为李大刚这时候是在违抗韩非的命令,既然上面要求迅速后撤,那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撤tu 下去,躲在这个地方耽搁时间,就越有危险!

李大刚可不这么想,他一心想打个大胜仗让韩非和柳如叶他们看看,他李大刚不但勇猛过人,而且还有计谋的,不是什么五大三粗的莽汉,也是一个能指挥打仗的儒将来着,而且他明白,这次要是真能围歼这股鬼子,那自己的名气可就大了,既然战机就摆在眼前,要是眼睁睁的看着流失,那才不是李大刚的性格呢,他奶奶的,豁出去了,拼着违抗军令被撤职关禁闭甚至枪毙的风险,搏一把!

“各位兄弟们啊,你们说得都没错,我们是应该要服从上级的命令的,但战场形势是变来变去的,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去抓牢它,那就太对不起我们身上穿着的这张皮了,韩长官在后方,他不一定完全清楚前沿的时机情况的,有时候出现错误判断也是有的,那么是不是对围歼这股鬼子没有信心?”李大刚虽然长得铁塔似的,十足一个莽汉形象,但心思还是挺慎密的,竟然知道 激将法了。

果然,那些手下连排长一听这个,个个都不服气:“谁没有信心了,不要说那些鬼子没有重武器了,就算有坦克大炮助阵,我们啥时候怕过他们啊?”

李大刚一听情绪调上来了,当时就一排大腿道:“好,是爷们!就要这样,今天这里我做主,各部队做好阻击准备 ,鬼子炮击一停,各小分队立即出击,堵住鬼子的退路,全部消灭他们!”

不得不说,李大刚的胆子还是相当大的,他才一百个人马不到,虽然都是身手不凡的特种兵,但人家牛岛鬼子有七八百人呢,没有了重武器,但鬼子兵身上的三八大盖还在,每个鬼子兵带着的两百发子弹还是有的,八比一的绝对数量优势在李大刚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他要借机在鱼子滩这里对被淹死大半的牛岛鬼子队伍发起最后的致命一击,彻底包围歼灭他们!

江面上的鬼子舰炮炮击终于停了下来,李大刚他们立即冲出遮掩部,扑到了工事上,根据刚才的战斗部署,一百号人马分成了五六人一组的战斗小组,留下来二十多个兄弟们守在工事上吸引鬼子的注意力,其余战斗小组分别朝对面的鬼子摸上去,在那些工兵兄弟埋设的地雷爆炸 后立即同时向鬼子队伍猛插进去,争取一波进攻就能将鬼子分割开来!至于能否迅速消灭这些鬼子,那就看兄弟们的战力了,如果打到天亮还没解决战斗,则立即迅速后撤,不能有任何耽搁。

牛岛鬼子看得前面工事里火光冲天,烟雾腾腾,心想这么猛烈的轰击对面工事里即使有中**队驻守着,估计也被轰得差不多了,眼看着天将要大亮,牛岛鬼子在没有派出侦察兵前去仔细侦察一番,确认轰炸效果的情况下,迫不及待的立即对其手下的那些


状态提示:第690章 孤注一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