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三界之锋>第140章 :玉虚照鉴,血河图录

宁舟吐气开声,持戟一挥,劲力一吐‘欲’把金锤弹开,但两兵搭在一起,他骤然感到一股劲力,暗暗顺着妖戟冲撞过来,绵绵不绝,似与长河一般,冲的妖戟连连晃动,‘欲’要脱手而飞。 。

这并非宁舟劲力不如妶烽火,其实力道功法,不管优劣,劲力都在伯仲之间,它们之间的差距,往往只在细微处。

如劲力运转方式,‘精’元‘精’纯与否,是否充沛有力,还有日后能够达到的高度,与‘精’进之速等等。

论二人功法优劣,自然是宁舟的玄幽‘玉’虚功更胜一筹,‘精’元纯粹,充沛似海,还有其他优势。但这些优势,在对方没有力竭之前,或许不选择硬拼时,并不能快速决定胜负。

那么此刻劲力运转就是关键了,妶烽火功法为“血河图录”,此功劲力讲究“叠劲”二字,本身他只有十分力,但通过巧妙的施展,可以把力使到更高一步。

此时妶烽火就是在“叠劲”,妄图一力降十会,彻底压倒宁舟。这叠来之劲不可持,就如大‘浪’一样,升到最高时,便会速度跌落。

他见两兵搭住,立时连环叠劲,暗暗打定主意,“只要你承受不住,大戟弹开,我便长驱直入,一锤砸烂你的头颅。”

斗法之道,并非是谁力强,谁就一定更强必胜,若是如此的话,两人斗法,也不用管别的,直接把力量显摆出来,力量不如的人,直接投降罢了,没什么好斗的。

在妶烽火叠劲下,宁舟在力气上,一时不如妶烽火,但他也有解决之道,把妖戟一拨,滴溜溜转了个圈,却是‘欲’要摆脱金锤,直刺妶烽火。

妶烽火大急,二人同为力道,往日对付气道的手段根本用不上,只能靠真本领,硬打硬扎,比得是手上威能。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宁舟若真的刺过来,他也劈面打宁舟,肯定是他自己吃亏。

他喝了声,两锤‘欲’往中间夹去,只要夹住妖戟,他大可再展叠劲之力,凭此好生对付宁舟。

可是宁舟就像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在他将将动未动之际,突然把妖戟左右一磕,将双锤‘荡’开,加速穿过双锤的封挡,劈面杀到妶烽火面前。

妶烽火浑然没有料到宁舟有此一招,他刚刚只是微有动作,宁舟已然好似察知了一般,并变招让自己落入险境。

他怎也想不通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玄幽‘玉’虚功的运劲法子很奇妙,参寥幽寂,含光不吐,深渊如鉴,浑身‘精’元完全与躯壳相合,不动如动,空虚寂然。就像一水寒潭,丝毫涟漪也无有,这般情况下,在这寒潭上投上一粒沙子,也是石破天惊。

玄幽‘玉’虚功的劲力的最为‘精’妙之处,只有两个字“照鉴”。

照为映照,鉴为铜镜!

斗法之时,凭借照鉴可以感应对手气机变化,无论是杀招将起,还是蛰伏不动,皆难逃过感应,如此心生警兆,可先一步准备。反之,对方气机疏漏,气力不济,‘精’元动‘荡’等种种气机变化,也可被及时察知,与敌相斗时,近乎无往不利。

但此法,必须在气机牵引之下,也即是,二人手段碰在一处,才可感应敌方气机。

同时,施展此法时,对所修者有一个苛刻的要求,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达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地,方能完美保持照鉴的心境,万法不侵,诸邪辟易。

否则心动,鉴则散,此术就不攻自破了。

当然,除了自破之外,还有其他破法,毕竟任何法‘门’都有破解之道,不过这破解之人,凭借妶烽火的能为,绝难做到。

也亏得他初成龙虎,对己身‘精’元运化转挪搬运之道,还是颇为浅显疏松,妶烽火暂时还能招架得住。

妖戟劈面,妶烽火不知经历过多少生死险境,至今他还活着,正是久经考验,心志坚韧,把头一扬,看着锋利的戟刃紧紧贴着鼻子急劈下来,面上表情纹丝不动,就像是看着一块枯木。

身子倒折,寸寸下陷,浑身柔若无骨,可是妖戟一直跟随着他,危险还是没有解除。

妶烽火脑中电转,思考破解之法,待身子几乎与金桥齐平之时,他陡然身子横移,用叠劲之法猛然爆发,把自己的身子快速退了出去,转了半圈,竟是转到金桥的另一面,身子一抖,站了起来。

如果有凡人在此,定然要惊骇出声。

两人都站在金桥上,不过一个正,一个反,妶烽火立足后丝毫无有停顿,身子电‘射’而出,到了宁舟脚下,叠劲使出,一脚猛力跺下。

宁舟早有感应,有了应变之法,丝毫不惧,同样一脚跺下,龙虎境力道,劲力大的出奇,双脚砸穿龙虎金桥,触在一起,劲爆的狂风席卷而过,石室的杂物全部爆成渣灰。

龙虎金桥是他们二人所化,这踢烂金桥之举,等若快速消耗体内‘精’元。

宁舟‘精’元充沛,不把这点损耗看在眼里,把妖戟直直刺过去,将龙虎金桥钻出个窟窿,刺向妶烽火的脚踝。

妶烽火以血‘肉’之躯,当然不敢硬撼法兵,连连闪躲,但宁舟的妖戟穷追不舍,轰轰连声,窟窿不绝,二人‘精’元飞速折损。

这石室狭窄,二人一通好斗,直打的山摇地晃,地面开裂,一块块的大石不停掉落。

这大石落到二人头上,发出铁石之声,人没事,石头反而被震成了碎石,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状态提示:第140章 :玉虚照鉴,血河图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