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三界之锋>第343章 :大哉乾元罡

成丹之时有限,需在自身之气,化转完毕前。

若那时还无法成丹,则失败。

是以,宁舟需在接下来的短短时日,把握住真髓玄妙。

上回钟毓秀传他神通,内中早已详述,一条明路为他指向,无需去想如何修成,只待夺得造化,神通自成。

默默参坐,两日后,身忽乏力,渐渐冰凉,双瞳生白芒,体弱虚浮,一身气血,逐渐陷入死寂,似到天地初开,万物未生之时。

玄寂之中,渐渐生出变化,体内罡气,霎时化分,与诸气相合,一时间自身虚到极致,几乎是散功一般。

然宁舟却不着急,静静坐视,就感诸气横绝心海,亮如星辰,无需去管,列而自序,万气不拘,却也不逃,各自闪烁明亮之辉,交相辉映,推而自行,已入相谐之道。

在此过程中,九返象元充斥在每个角落,玄灵二功,各自接纳,蔚为奇观。

自此之后,九返象元为他独一门,可用玄灵两元,施展的一门罕见神通。

而这却不算完,修成未必可用,盖因此等神通,施展起来,甚是耗费功元,若无绝强根底为基石,却难用出。

丹鼎诸气流转,旋如水涡,磅礴吸力滋生,忽的灵台一沉,几要翻倒,上方的神魂也是摇摇欲坠。

这却是妙婴难聚之难。

妙丹道者,平日汲取之气,远超其他二丹,却需妙中丹婴。

以真丹丹婴,推动妙丹功体,自然是格格不入,难以协调,当即坠入真丹之列,之前辛苦,统统化作流水,永无改换机会。运气好的,可保道体不死,运道差的,立马身死道灭。

是故无把握的,往往止步真丹,后天化出真丹丹婴。

妙丹难成,千古如此,登入妙丹关隘,还需稳住破开。

不过有胆魄者,也可选择踏入妙丹三难之中,潜心调和,纳神魂入丹鼎,以妙丹罡气暂且藴养,在体内妙丹罡气未尽前,破婴而出,与道体契合,可得妙丹之品。

可此举只能得妙三,非他所取。

宁舟微吸一口气,从此处起,才算迈入真正的艰难当中。

捏碎青蕊芽,口喷一口灵息,牛舌长卷,摄物而入,归入鼻窍,自化成烟,绕上小小神魂,如身披霞衣,立发璀璨之芒。

神魂端坐在灵台之上,目光俯览,把手一招,那丹鼎飘荡而上,万气冲刷,似箭矢齐发,将神魂打了个千疮百孔。

然而有青蕊芽相护,纵然丹鼎厉害,也奈何神魂不得,得此灵材相助,情势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宁舟未因此而小觑,自古以来,成妙丹时皆是玄之又玄,这个经历,非言语可能表述,内中细腻变化之处,各不相同,大丹秘文上也未记载,只能靠他自己来把握。

再者说来,九难大药,寻齐者不少,但真正能登入妙丹,而不坠落的却极少。

是以从妙丹开始,外物只能是助益,不能视作真正应对之法。

丹鼎与神魂,渐渐靠近,两物相吸,那鼎一个倒翻,将神魂盖在下方,就像憋在土灶中,用火煅烧,青蕊芽如蜡化去,溶于神魂,然鼎中之气更烈,一攻一守,神魂完全落在下风。

以自身之气,煅自身之魂,这却是凶险之局,神魂稍有损伤,根基止步,修为永止于此。

是以他也慎重起来,仔细感受,思索对策。

妙婴难聚,难就难在,难以经过丹鼎这一考验。

在这里,什么本心,道心,全是虚谈,必须掌握丹婴聚化,元气流转,方能成型。

如是先前,他只能慢慢摸索其中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而今九返象元既成,就无这般麻烦了,运出此神通,对丹鼎反复勘照,初时发现上百方法,而后得到上千。

这些方法,不用深思,一望之下,就发现大部分,看似指的明路,实则后路已断,等同断桥残壁,根本不可通过。

他运转象元,再次看去,又有上千道路出来,仔细甄别,留下几条可能适合他的后,放在一边,暂不去管,继续甄别。

这是心神演化,如是梦中与现世,一念之间,可闪过万事。

不消多久,面前只剩下百余条路,他以神通去看,百路齐进,心念传入,一条条道路走着走着,半途崩塌,念头也随之崩散,然而他却越走越轻快,越走越畅然,随着道路的消失,面前可供选择的越来越少,道路越来越明。

直到只剩一条道时,往里一去,念似飞逝,顿时一喜,念动则气动,同时魂亦动。

咔嚓一声,丹鼎崩坏,一条神魂镐铄万分,赫奕章灼,似日月之丽天,其表明烨,灼灼生五色,身盘灵惠,滚滚烟华,氤氲丛生,芝影飘渺,凤形妖娆,时幻时真,万千异象散去,蜕变成妙中丹婴,身无寸缕,目似朗星,玉肌仙骨,龙姿凤华。

至此,宁舟算是真正迈入妙丹之列,就算值此收功,也可得妙二丹品,超过大部分同侪中人,然而妙丹最后一难,尚还未渡,怎能在此止步。

这丹婴登上灵台,丹罡加身,演化服袍,头戴云霞半月冠,身穿蓝皂布道袍,腰系黑白两丝绦,背插横纹三尺刀,脚蹬一对龙虎履,手执錾龙大玉璧,另一手朝天一指,意气风发,见有一粒淸纹丹飘出,自内有一股水波光华飞斜而出,朝上一撩。

化气成刃,煌煌大器,锐不可当,明晃晃,亮堂堂,一股犀利之气犁空而起,这淸纹丹得丹婴助益,与宁舟一身上下,精气神聚合,锋芒毕露,一指苍穹,


状态提示:第343章 :大哉乾元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