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师从鬼谷子,除了学习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的兵学,更是得到鬼谷子的真传《本经阴阳术》,又称作《鬼谷真经》的道家修真典籍!
这卷古画上,竟然是将《鬼谷真经》原原本本的记载了下来,用的文字当然也是上找了一款小篆转换软件,竟然十分轻易就翻译了下来。
不同于后世故意写的晦涩难懂的修行典籍。《鬼谷真经》出人意料的通俗易懂,以张言的烂古文水平,借助古文字典,竟然也是能看懂。
相传鬼谷子跟轩辕黄帝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因此,《鬼谷真经》成书极早,没有经过后世修道者的去芜存菁,上面大部分都是压胜、障眼、搬运之类的阴阳术法,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偏门小术。所谓的登仙正道,却是少之又少。
不过,张言并不在乎。
现在已经是科学时代,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法术已经是反科学的封建迷信,理应扫尽历史的垃圾堆里。更别说什么白日飞升的登仙之法,更是虚妄可笑。
但是,古画上记载的另一件事情,却让张言完全笑不出来。
那就是——张家的特殊体质!张仪赖以成名的关键所在——张仪舌!
世人皆知,张仪破纵连横,游说诸国,贵为秦相,纵横捭阖。却不知道,他身怀阴阳奇术,可驱神御鬼,沟通阴阳,单论咒术一门,成就还在其师鬼谷子之上。
其原因,就因为他体质特殊,生有一枚异舌!
《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着一个故事。
张仪成名之前,被怀疑偷别人的东西,被抓起来掠笞数百后,回家对他妻子说:“快看看我的舌头在不在?”妻子看过后,笑着说:“还在。”张仪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足矣。”
史记中的记载还算属实,但太史公毕竟已经是汉朝人,距离春秋战国已经过去几百年,其中缺少了一些关键的秘辛。
一个人的舌头在不在,碰碰牙齿就知道,更何况张仪还能说话,就说明舌头还在,他怎么可能问出“舌头在不在”的蠢问题。
张仪其实想问的,是他舌头下面的小舌头,还在不在!
这枚小舌头,就是他赖以生存,用来念诵咒语的异舌!
这枚异舌,天生就能言上古之言,模仿qín_shòu之语,再拗口的咒语,也跟数一二三四一样简单。
不光是张仪长有异舌,张仪的后人也拥有这一特殊基因,每隔几代,就会出现一个双舌者。
沧海桑田,千古巨变,就算是张家后人,知道这段秘辛的,也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无意中得到这个古画,张言舌下的大疮,肯定要被当做舌癌处理。
一脚天堂,一脚地狱。
上天的恩赐,在无知者眼中,却是痛苦的根源。好事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变成坏事。照了一会儿镜子,张言感觉到舌下有东西在蠢蠢欲动,一截小小的肉芽从舌根部探出头来,像是刚刚发芽的幼苗。
现在要立刻锻炼这枚异舌,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再缩回去,那样张言就再忍受几天不能吃喝的毒疮之苦。
锻炼异舌最好的方法,就是念诵《鬼谷真经》上拗口无比的法术咒语。
虽然张言并不相信什么乱力怪神,法术修真之类,但是念念也不会少块肉。
他还是少年,对什么都特别的好奇,于是拿出《鬼谷真经》,按照已经标好的读音,念了起来。
《鬼谷真经》上的法术十分繁杂,大体分为障眼、压胜、搬运,三类法术。
障眼法是术法中最基础的部分,属于幻术的一种。基本的原理,就是通过特殊的咒语或者特殊的阵法,去影响他人的感知系统。
在古代,障眼法一般被认为是歪门邪道。因为它是入门的术法,相对简单一点,那些学艺不精的术者,只学了一些皮毛,就用来坑蒙拐骗。时间长了,坏了障眼法的名声。
张言此时念的是“一叶咒”。
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障眼法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咒术。
不过,就是如此简单的咒术,就已经是拗口至极,许多发音,根本就是人类任何语言中都没有出现过的奇葩声音,听起来嘟嘟囔囔,并不清晰,或似蝉鸣,或似蛙啼,或是像老牛从喉咙深处发出的反刍之声。
在异舌没有生长之前,张言一念“一叶咒”就咬舌头,根本念不下来,强行试了几次,最后舌头都抽筋了,这让他十分沮丧,心灰意冷。
事实上,张言并没有必要沮丧。
在玄学发达,修行之风最为盛行的魏晋时期,就是资质最好的术门子弟,有名师指导,这入门的“一叶咒”也要念上三年,才有可能念诵下来。而且必须是童子功,从牙牙学语之时就要练起。
张言已经到了十八岁,舌头早就已经定型,按照常理,根本不可能再进入术门,走上修行之路。
但是,张言却是天赋异禀,舌下的那枚小小的异舌似乎是天生为诵咒而生。
反复读了两遍,张言竟然是已经把“一叶咒”诵读了下来,读的时候,仿佛行云流水一般,丝毫没有阻塞停滞的感觉。
“真是奇怪!难道古画上记载的事情,竟然是真的?”
张言双目放光,如果《鬼谷真经》上面的咒法都是真的,那世上难道真的有凌波步虚,餐霞饮露,天地同寿的仙人?
张言晃晃脑袋,虽然他喜欢胡思乱想,但这件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完全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