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蛰伏

皇后无子,那么圣人想立长、立贤或是立爱,都可以找借口实现。

如今宫中有四个皇子,有机会问鼎储位的也只有两个:大皇子陈王忠和四皇子雍王素节。

前者在大义名分上就占着先机,如果皇后能够顺利收下皇长子为嗣子,那他就又多了半个嫡子的身份,在争夺储位的时候,胜算起码多了三成。

相信那些老牌世家和维护正统的老头子们,一定会乐见皇长子胜出的!

而四皇子雍王素节,算是目前为止圣人最喜爱的皇子,封的王爵比其他三个皇子有意义多了,再加上其母深受圣人宠爱,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萧淑妃也是出身名门,而她所代表的的那一阶层,正是新兴勋贵,那些人大抵都想成为世家望族,取如今的世家而代之,这就让他们势必选取一个可以抗衡老牌世家的阵营。

萧淑妃和四皇子的阵营就正好符合他们的利益取向。

除了这些新兴勋贵小世家外,一些庶族官员也存着投机的想法。

投资王皇后显然不如投资萧淑妃得到的利益大,当然,伴随而来的风险也更大!

因为四皇子毕竟也是庶子,还在排名上吃了不少亏,即便现在宫里宫外都传颂着四皇子聪颖的话,但他想争过皇长子,如果没有圣人的支持,还是要费一番力气的!

所以,眼下两皇子之争,明面上是皇后和淑妃在争,实质上却是朝中新旧士族在斗,双方斗得半斤八两,端看年轻的圣人怎么抉择了!

但是,圣人的态度很暧昧…………

表面上看,圣人似乎是偏宠萧淑妃一些,可维护正统的朝臣们也真不好说圣人宠妾灭妻什么的,因为圣人待皇后一直都是敬重有礼的,即使是国事繁忙的时候,初一、十五他也一定会去中宫坐坐,任何大型典礼朝会,也都给了皇后足够的体面,物质上更是从未亏过皇后,甚至还特别下令许皇后之母长居宫宫中……

这些优待,在士族看来,绝对是中宫地位稳固的象征!

那些皇后的支持者也只能感叹皇后无福,不能生下嫡子,否则哪来这么多事……

至于萧淑妃,众人就更没什么话好说了。

人家兰陵萧氏本身也是名门望族,进宫封赏妃位也是理所当然,更何况萧淑妃生育一子一女,有功于皇室,别说是进位淑妃,就是直接封为贵妃也不为过…………

至于她更得圣人欢心什么的,那就是个人魅力问题了?╯_╰)╭

圣人一直没有表态,朝野上下也只能干着急。

立储这种事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朝中上下的视线又被北边的突厥国所吸引。

在李二陛下时期,突厥被大唐帝国揍得很惨,最后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西边那块一度还被大唐、吐蕃和西域几个小国给吞掉了。东边那部分也混得很惨,最后混到连高句丽都敢踹他两脚的地步……

李二陛下当政的后期,突厥国几乎是名存实亡,直接投到大唐麾下做了藩属。

谁知,李二陛下一死,李小九陛下刚上台,突厥东西两部就先后反了……

那时,李小九陛下及以长孙相公为首的政府领导班子正忙着处理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一个个焦头烂额中,乍听战报,都怒不可遏!

李小九一向最恨别人说他文弱,他可以自诩亲和儒雅,却不能容忍别人真把他看作弱鸡!

东西突厥一反,李治当即就要下旨剿灭。

还是长孙相公头脑比较清醒,立刻拦了下来。

新君登基难免会遇到这种降而复叛的情况,剿当然是没错的,问题是怎么剿,派什么人去剿,剿到什么程度!

这里面弯弯绕绕的东西太多了,就是长孙无忌也没办法保证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因为他长于庶政却不通军事!

而且以长孙无忌一个政客的眼光来看,这次平叛不但要胜,还要胜得声势浩大,起到震慑的作用!

这就不是他一个政事堂相公能办到的事了!

行军打仗的事必须请教英国公李绩才行。

李老爷子也不含糊,当即向李治举荐了右骁卫郎将高侃前去东突厥平叛。

至于西突厥,因为西域的局势比较复杂,经政事堂商议后一致决定,先令李二陛下新封的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先去招降西突厥叛军,若是招降失败,再派兵剿灭也不迟……

北边平叛这种小战事,若是放在李二陛下当政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要出动政事堂全员这样隆重讨论,只需要分管兵部的相公向圣人禀告一声,再给出一些意见,圣人签个字,发放兵符就可以了……

如今却是非常时期,举国上下的眼睛都在看着新任圣人的决断能力的时候,是决不能示弱的!

李治虽然有心亲主持这次平叛,但国内的频繁天灾所引发的朝野不安似乎更需要他马上想出对策来。

永徽元年六月,也就是先帝周年祭过去没多久,晋州再次发生特大地震,也许是一年来屡屡受到地震骚扰,晋州人民已经懂得了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该如何趋利避害,所以这次地震虽然比一年前的更凶残,死伤人数却远远小于上一次特大地震。

李治闻报后照例是立刻派遣官员来到晋州主持救灾事务,一切灾后重建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这一年来,他们都做了好几遍了,太熟练了!

晋州地震后,雍州地区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旱。

李治看则子的时候,


状态提示:第182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